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3-09-08 13:55:2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楚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力,为推动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撑,是金融业的一道“必答题”,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如何答好这道“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借力数字化技术,着力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强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能力,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另一方面要有序开展数字化转型,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扩张,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将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引导辖内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金融机构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技术拓宽金融服务可达边界

  广州日报:在数字化浪潮下,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效如何?有哪些亮点?

  陈晓勇:近年来,我局辖内(广东不含深圳,下同)金融机构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部分机构已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截至目前,辖内主要法人机构均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清单和具体实施计划等,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二是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辖内机构积极运用以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发展和线下业务线上化迁移,拓宽金融服务可达边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金融产品供给,降低业务办理门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金融服务需求。三是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辖内机构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充分挖掘内部数据要素,加强第三方数据引入和联合建模,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识别体系,强化反洗钱、反欺诈等领域的风险监测,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广州日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在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有哪些重点举措?

  陈晓勇:在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局指导金融机构点面结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印发《广东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机构定期评估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效,加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指导金融机构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开展数据治理专项工作,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优化数据治理制度。加强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具有高效数据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台,充分发挥机构内部的数据要素生产力。此外,凝聚行业合力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

  下一步,将继续督促辖内机构落实《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的目标要求,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引导辖内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不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广州日报:当前,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机遇,如何把握?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陈晓勇: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方式,利用先天具备的数据基因,借力数字化技术,着力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强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能力,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另一方面要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艰巨性保持清醒认识,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基础,以及当前机构发展现状,有序开展数字化转型,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扩张。要充分评估引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后,新业务模式下业务的逻辑变化和技术的使用变化,有效识别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范水平,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广州日报:数字金融的发展,对监管提出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陈晓勇:一是对风险监测识别提出更高要求。即使是简单的传统线下业务实现线上化,都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隐患,而当前的数字金融产品,很多是在不同市场和行业的多元金融业务,其复杂的信息结构、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海量的数据将给风险监测带来困难。同时,数字金融产品迭代快速,随之带来的不同阶段的风险形态也会发生迅速变化,加大了风险识别难度。二是新业态带来新问题。数字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存在“重科技、轻伦理”的现象,数字鸿沟、市场垄断、数据霸权、算法歧视、算法控制、流量挟持等科技伦理问题日益严峻。同时,运用数字技术以规避监管或监管套利为目的的乱创新、伪创新也层出不穷,手法更加隐蔽。

  面对新形势,监管部门只有着力提升监管科技能力,充分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的畅通,构建多方合作的智慧监管生态圈,才能牢牢占据主动权。

  将加大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及补偿力度

  广州日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金融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亮点或创新举措?

  陈晓勇:一是推动“银研”“银政”合作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银行机构与高校、实验室合作,通过“融资+融智”助力具有成长潜力的数字经济项目发展。积极对接科技主管部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共享。二是指导辖内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保险风险保障,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今年上半年,辖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191.99亿元,同比增长25.27%;辖内保险机构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风险保障9640.25亿元。三是鼓励银行机构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融资。今年上半年,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放贷款户数和累放贷款金额分别是上年同期的1.9倍、2.1倍,期末贷款余额是上年同期的近3倍。

  广州日报: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中,金融如何更有作为?下一步将有什么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更好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陈晓勇:在金融服务方面建立健全多层次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大型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对重要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聚焦服务本地制造业,发挥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熟悉本地区政策等优势,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可以依托金融科技子公司,根据不同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量身定制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输出方案,帮助企业“上云入链”,弥合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下一步,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完善授信融资机制,强化保险风险保障,打造专业化业务团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数字经济金融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密切联动科技、工信、发改、知识产权等有关主管部门,持续推动优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信息共享,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关基础设施,加大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及补偿力度,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