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联动”

2023-11-03 14:2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欧璟华

  成渝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东西联通湘鄂、青藏,南北贯穿云贵、陕甘、新疆,从东、南两个方向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位优势独特。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富集、城镇密布、历史悠久,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的区域,已具备进一步发展自身和带动周边增长的基本潜能,也已具备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基础条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旨在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达成此目标,川渝合作正式进入“双城计”时代。成都市和重庆主城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极核,“双核联动”成为近期发展的核心主题,彼此之间的联动迅速增强,推动着整个经济圈的融合发展。从川渝分治到成渝协同,竞争与合作将贯穿成渝两地未来发展过程。

  成渝双核联动的进展。2022年全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87.99亿元,占全国比重6.4%,占西部地区比重30.2%。成都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庆市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发布《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两地建立了双核联动联建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成渝“1+5”合作协议,实施第一批双核联动联建合作项目(事项)。目前,成渝地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地创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共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取得实质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逐步建立。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均体现了协同合作的深入推进,双核联动的持续发力。此外,更多重大规划项目正不断接续酝酿、蓄势待发,必将更好助推该地区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渝双核联动的挑战。一是协同发展内生动力有待提高。尽管成渝在政策和规划层面合作已逐步展开,并在持续推进,但实际的合作和协同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多年来,重庆和成都的竞争大于合作,特别是制造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细分领域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和资源错配现象。三是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科技创新平台缺乏、创新成果不足、创新环境不佳、创业氛围不浓、创新人才奇缺,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渠道有限。

  成渝双核联动的对策。在长期发展中,全面考虑成渝“竞合关系”,着力提升“双核”发展能级,深入落实“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战略定位,就双核对人才、技术和产业的吸引力展开科学规划和良性竞争,不断激发经济圈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集聚关键创新要素,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业为主体、两者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在中期发展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化,强化产融结合场景应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平台和大通道,加快完善国际产业人才引育培养体系,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打造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共建西部科学城,优化创新布局,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大力吸引培育创新人才。在短期发展中,完善基础设建设,加速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毗邻地区高效合作、建立经济特区,助力提升经济圈整体发展效力和双核引领力。

  (作者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