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智更绿色——广东制造业对标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级

2023-11-11 10:14: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证报制造业调研小组

  贝特瑞研究院

  贝特瑞展台


  贝特瑞智能工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广东是制造业重镇,提出了“制造业当家”。近期,上证报广东制造业调研小组在深入调研中发现,从蓄势锤炼推动产业升级,到智能产线走进传统工厂,再到绿色成为各行业越来越亮的发展底色,广东制造业在不断提高“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持续提升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向高端“进阶”

  来到得润电子位于深圳的办公区,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公司成立以来的主打产品。从一个个连接器及线束,到一款款车载充电机,产品的蝶变升级,记录着得润电子在主业上持续深耕和不断进阶的“印迹”。

  在一款“银色的方盒子”前,得润电子创始人邱建民停下脚步,喜形于色地介绍起这款产品——22kW 800V平台高功率车载充电机。

  “它代表了目前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也是它让公司成为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独家供应商。”邱建民颇为自豪,并讲起了背后的故事。

  成立之初,得润电子主要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子连接器,连接器属于基础性产品,被视作家电的“神经”。很快,得润电子就以绝对优势占领了国内大品牌家电的“神经系统”。

  如何从基础型的“神经系统”,切入到高端化的“心脏系统”,邱建民将目光投向了市场更为广阔的汽车领域。

  “2015年,我们收购并控股意大利Meta(美达),进入车载充电机领域,由此踏上了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制造型企业的升级之路。”在邱建民看来,得润电子必须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和积累核心竞争力。

  为了开发22kW 800V平台高功率车载充电机,美达从方案设计、量产准备,到试生产、产能爬坡,至少有5年是纯粹投入、没有产出。“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艰难却正确的路。”邱建民说。

  得益于高端化的转型,今年6月,得润美达牵手海外知名车企,成为其全球新能源项目平台的“车载充电管理系统”开发及量产供应商,一举揽下约130亿元的大单。

  130亿元,相当于得润电子2022年营收的两倍。

  目前,广东制造业企业数量接近100万家,2022年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6.9万家,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在高质量发展的长跑中,广东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迈进,既拼速度又拼耐力,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夯实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代工到自主研发,从跟跑到领跑,从低端到高端——立讯精密就是制造业企业奋力跃上新台阶的典型代表。

  “我们仍在堆叠自身的技术能力。目前在为公司贡献收益的产品里,已有3%真正走到了行业无人区,例如通信高速线缆等。”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公司通信高速线缆的开发和量产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信号传输速率的不断提升,公司在更高速的下一代产品上的优势也将越来越明显。

  靠智能“增效”

  7000平方米的厂房车间,百余台机器,多少位员工就可以操作?

  立讯精密给出答案——25人。

  一走入通信高速线缆车间,立讯精密工作人员就指着眼前一盏盏绿灯对记者说道:“这些设备现在都是在自动运作,只有亮了红灯的机器,才需要工人参与。”

  车间内不时传来“小车左转”“等待倒车”的提示音,只见一台白色AGV(自动导向车)正沿着磁性轨道往来穿梭。

  “我们在这个车间铺设了三台AGV,基本可以完成全部的物料运输工作。”上述工作人员说,AGV不止是解决运输问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各个环节的时间损失。

  经过多年来的投入和建设,立讯精密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我们现在有4000多位自动化人才。”谈起公司的智能制造能力,王来春颇为自豪。

  看得见的智能工厂背后,有许多看不见的数据和能力在支撑。“一个零点几秒的加工动作,背后可能需要做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开发验证,形成大量的开发数据用于智能化分析,从而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良率、效率。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可能有数百个工作站,这对开发和量产数据的收集和智能化判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王来春说。

  当前,对企业而言,智能制造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如何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各个环节都在探索破题思路。

  王来春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首先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足够长,不然自动化设备投产后,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倒过来会成为企业的压力。同时,在产品的原创开发阶段就需要智能制造团队的深度参与,从而确保制程和产品的高度适配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就像一扇伫立在制造业企业眼前的大门,未来就在门后。

  为敲开这扇“门”,安防镜头龙头宇瞳光学曾颇费心思。公司从2013年开始投入自动化生产,目前自动化程度已达到90%以上。

  “我们一个月要出超过2000万只镜头。如果只依靠人工或者半自动来完成,至少需要1万名工人,但是现在,公司两个厂区加起来只有2000人。”宇瞳光学总经理金永红说。

  在金永红看来,尽管宇瞳光学已经敲开智能化的大门,但要彻底迈过门槛也并非易事。自动化工序取代人工操作只是第一步,利用数字化管理来提升产品良率和精度,将人和机器一并管起来,才是宇瞳光学真正需要的智能制造。

  为此,宇瞳光学成立了IT部门,导入MES系统,对生产数据进行抓取、分析和监控。这一成果在宇瞳光学的总部大厅得到重点展示——一块挂在墙上的电子大屏,实时滚动着公司本年订单量、车间设备状态、车间订单进度等多项数据。

  金永红告诉记者,现在通过MES系统,管理层可以清晰了解到国内工厂每台设备的生产状态、品质状态,为成本分析和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但这依然不够,宇瞳光学在智能制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给绿色“争光”

  10月18日一早,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出现在立讯精密位于浙江嘉善的工厂。他此次来访关注的重点议题并不是产品良率,而是自动化和ESG。

  浙江嘉善工厂是立讯精密为苹果生产Apple Watch的总装工厂。今年9月,苹果公司在其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在全新Apple Watch系列表款中推出首批碳中和产品。

  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重要一员,立讯精密一直在加强绿色化领域的建设。在其浙江嘉善工厂内部,有着大面积的屋顶光伏基地,可以通过太阳能来为产线提供电能。

  从2017年以来,立讯精密就通过自建屋顶光伏等举措确保为苹果提供的产品100%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截至2022年底,立讯精密屋顶光伏的总装机容量接近55兆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底色”,就是绿色。

  2017年,在同行企业纷纷涌向单位电价低廉的内蒙古等地布局产能时,贝特瑞则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水电资源丰富的区域——公司先后在四川和云南设立3家工厂,实现100%绿电生产。

  这一选择为贝特瑞在“双碳”目标下,为构建长久竞争力筑牢底座。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告诉记者,目前,贝特瑞的惠州工厂和江苏工厂已建设光伏发电,其余工厂也在规划中,未来贝特瑞所有工厂将逐步实现100%绿电。

  在此基础上,贝特瑞通过持续研发,探索改变石墨化高能耗生产的方式。2022年,贝特瑞在业界率先实现连续石墨化量产。这一加工工艺,能将生产1吨石墨化产能的能耗降到5000至6000度电。

  实践证明,在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之外,要实现绿色化发展,必须向创新要答案。

  “技术创新,可以让产品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欧陆通董事长王合球也深有感触。

  成立于1996年的欧陆通,是市场上少数能够实现高功率服务器电源量产的电源供应商之一。

  “电源转换效率对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王合球表示,近年来,欧陆通一直在推进产品向高转换效率等方向布局。当前,公司推出的钛金效率CRPS电源,可以将转换效率提升至96%以上。

  向“高”跃升,向“智”转变,向“绿”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一岁一程风景。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迈进,前路不会一帆风顺,挑战艰巨,困难重重。然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调研组成员:张伟弟、林艳兴、朱文彬、黄金滔、时娜、黎灵希、邱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