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中国 | “一朵云”构架智能机器人“大脑”

2023-11-17 08:30:1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谭镕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把创新放在首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民营企业是最活跃、最富创造力、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营企业的信心来自哪里?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重磅推出《信心中国》系列融媒体报道,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感知市场的风向、创新的热度、发展的脉搏。上海证券报调研小分队历时数月,走进多家民营企业,探寻实验室里的自主创新,车间里的数字化转型,订单里的产业升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惊艳亮相,给火热的机器人赛道再添一把火。放眼全球机器人行业,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应用市场,并集聚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中,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闼”)显得比较特别。“达闼不是只做机器人本体的公司,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云端机器人产业运营商。”达闼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庄家栋对记者说,公司坚持“云-网-端”架构,以生产制造为辅助、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布局机器人产业。未来,达闼希望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与行业企业携手将机器人行业推至新高度。

  面对新兴赛道,企业发展的信心来自哪里?“我们的信心来自三方面:第一是政策支持,第二是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第三是人才和技术储备所代表的核心竞争力。”庄家栋的回答简单有力。

  坐拥2500余项专利(含申请),是达闼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达闼已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对7个典型行业的数十个业务场景进行大模型的支持和应用,为全球的零售、地产、农业、教育、医疗、公共事业、智慧城市等行业客户提供了包含机器人服务在内的多种云端智能解决方案。

  专注“云-网-端”智能机器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国内机器人产业再迎利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4%和9.6%。机器人创新产品,正不断渗透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领域。

  机器人产业的迭代、生态的完善,无疑是从业企业信心的最大来源。达闼创始人黄晓庆,将2023年称为“机器人觉醒之年”。

  记者在达闼公司看到,公司制造的机器人Cloud Ginger翩然起舞,一曲《千手观音》将机器人灵活的柔性关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兼具海睿云端大脑操作系统和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机器人能以接近人类智慧的能力开展工作。

  “通用大模型的火爆再次证明,达闼专注的‘云-网-端’架构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必经之路。”庄家栋介绍,通过分布在云、边、端的算法、算力和大数据,形成机器人“云”端智能;4G和5G等无线高速“网”络连接云端大脑和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在工作现场,即“端”侧完成各种任务。

  早在2018年,达闼就启动“XR-Plan”计划,为服务机器人制定XR1到XR4的分类标准,并布局四款通用机器人。如今,XR4人形双足机器人“七仙女”小紫已经面世。“对于人形双足机器人而言,核心技术是‘云端大脑’,也就是人工智能。对于机器人来说,如果要更广泛应用到各个场景、从事更多复杂的工作,人工智能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庄家栋表示。目前,达闼“云端大脑”包括多模态AI大模型、海睿操作系统、机器人的元宇宙——“海元世界”、HARIX RDK机器人应用开发生态系统等。

  由于原有GPT模型无法支持机器人多模态行为控制,达闼依托海睿AGI平台,训练出了业界首个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让RobotGPT能像人一样理解材料和对话,自动任务分解和自主行为决策。

  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过程中,自主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庄家栋举例,为了让机器人更好达到动态平衡,达闼进行一系列研究与攻关,最终采用并联驱动结构和高扭矩密度电机,峰值扭矩高达600N•m(牛•米),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储备与积淀。“八年来,达闼吸引了非常多优秀、有梦想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攻克难关。”庄家栋说,达闼会继续建立人才高地,积累技术储备,强化核心竞争力。截至2023年6月,达闼已拥有超2500项专利(含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

  “云端大脑”概念部署超级工厂

  2019年,达闼工厂以传统工业化制造为主。达闼机器人副总裁张磊不满足于此:“云端大脑”这个核心概念能不能应用到生产制造端?

  说干就干!张磊开始用“云端大脑”概念部署达闼自己的超级工厂。

  2022年,达闼5G工厂开始筹划,并通过数字化方式形成“原生”数字化工厂。2022年底,达闼5G工厂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到2023年完成生产爬坡,实现百万台的生产能力。

  原生化,是5G工厂一大亮点。与传统工厂数字化升级的路径不同,原生数字化工厂的特色就在于全制造体系生命链数字化运营,从工厂规划设计、到实施部署、再到整个运营,都是数字化的。“根据工业云脑建设以及数字化方法,在厂房还没有建完之时,我们就能看到虚拟化工厂在数字化系统中运行。”张磊说。

  “虚实连通”也是5G工厂特色。5G工厂实现了从现场全自动化生产线到工业元宇宙虚拟工厂“虚实连通”的过程。“由实向虚”是指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打开工业元宇宙这套系统,就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沉浸式体验精准、实时的工厂运营。”张磊表示,5G工厂中每一台设备都能在工业元宇宙中找到对应的虚拟设备。所有物联网信号和运营数据也都实时同步至工业元宇宙。

  “由虚向实”是通过AI技术帮助达闼更好经营和管理工厂。“工业云脑渗透智能制造领域,在云端进行工厂的逻辑控制、经营管理,大大加快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张磊说。

  “高柔性化生产线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适应高端定制化的必然尝试。为此,达闼提出三个概念:一是柔性自动化工作岛,二是矩阵式产线,三是软件定义生产流。”张磊说,得益于高柔性化,“快速可重构生产线”能够大大压缩新品导入的生产准备周期,将原有停工时间2至3个月压缩为几周的时间。

  “目前,5G工厂已实现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装配三大智能化生产制造。这也是达闼生产制造端的信心来源。”张磊说,5G工厂预留了至少50%的产能扩展能力,随着下一步计划的落实,工业云脑将覆盖更多场景,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强化智能化生产理念。(谭镕)

  出品人:叶国标

  总策划:刘冬赋

  总监制:张伟弟 闵卫国

  监制:潘林青 林艳兴 吴正懿

  策划、统筹:薛婧 吴正懿 刘雪

  制片:薛婧

  记者:江小轩 谭镕

  视频拍摄:朱翔 江小轩

  视频制作:江小轩 朱翔

  鸣谢

  上海市浙江商会 上海新沪商联合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上海市江苏商会

  上证音视频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