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不同的光——读《思考如何超越思考》

2023-12-25 08:20: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译井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

  (美) 安妮·墨菲·保罗 著

  吴艳红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

  2023年11月出版

  在现代社会,当人们需要面对越来越高难度的思考和创新等挑战时,提高大脑能力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选择。那么,如何让大脑更好地思考?近百年来,有人将大脑比作计算机,相信先天智商决定了不同“机器”的性能差异;也有人将大脑比作肌肉,认为后天训练能让大脑更加坚强有力。这些看法,总是鼓励我们不断省察自身的天赋和潜力,不断寻求对大脑更深层次的开发。然而,提高大脑思考能力的答案,也许远不局限于个人孤独的努力。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的作者安妮·墨菲·保罗告诉我们,大脑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它的性能会受到身体和周围环境、周围的人的强烈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头脑之外的事物,借助自己的身体、所处环境和人际资源,构建一个生物体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延展系统,以获得我们希求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惊人的记忆力、严谨的逻辑、巨大的“带宽”和持续的动力。作者由衷感慨,正如法国哲学家格鲁所说,思考者应该“寻找不同的光”,让我们的思维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充满活力,像我们所处的空间一样宽敞明亮,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一样丰富多彩,像整个世界一样无比广阔。

  具身认知,让理解更透彻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理体验能够“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如何觉察并利用好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帮助大脑更好工作,具身认知理论给出了一系列答案。作者从大量的研究中梳理出三个方面的具身自我管理方法,指导我们通过改变身体的行为,来改变我们的知觉和思维。

  一是提升内部感受知觉,即提升对身体内部状态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研究表明,我们的身体,包括内脏、肌肉甚至骨骼,都在时刻参与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在我们留意或未留意之时,捕捉和加工着信息,以便随时作出警钟般的反馈。

  身体不仅能使我们获得复杂程度超出显意识思维处理能力的信息,还能以远远快于显意识思维的速度去处理信息,因此对身体内部感受更为敏感的人往往表现更好。好消息是,对内部感受的知觉是可以训练的,方法是进行倾听感受、为其命名并主动调节和持续努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正念冥想的“身体扫描”,随时随地记录内部感受日记,同时记录我们的情绪、决策及其结果,以便厘清和编码来自身体的信息。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内部感受知觉进入情感建构的底层,参与这些情绪的创造过程,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暗示,如将“紧张”重新评价为“兴奋”,让身体像舵手一般给予我们更好的指引和更强的动力。

  二是边运动边思考,可以让理解更深入。研究指出,当身体处于活动状态时,视觉就会变得更敏锐,唤醒水平得到调整,专注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情绪状态更趋积极。作者以实践中的大量案例说明,将动作和记忆材料联系起来,能够在大脑中留下细节更丰富、更令人难忘的记忆痕迹,让亲身参与的人从演示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更准确的理解。这利用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本能,当我们从“观察他人”转变为“扮演他人”,必将经历从“纸上得来终觉浅”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变化,并由此被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获得更好的理解能力。

  三是善用手势,让我们成为超强学习者。不同于离散的、线性的言语,手势是印象式的、整体的,能通过视觉和运动线索,呼应或放大口头语言,甚至将脑海中还未形成的初步看法表达出来。不仅如此,手势还能刺激大脑中更加广泛的网络区域,减轻认知负担,提供额外的认知能力,让表达者和接收者都能管理更多的信息量,并将这些信息用于更多的操作和转换。

  情境认知,让干法更出色

  作者认为,除了与身体反应相互影响,我们的大脑也对周遭的环境十分敏感,这源自于人类找到觅食和休息地的生存本能。由此,人们可以借助合适的情境,让大脑运转得更顺畅、更高效。

  首先,可以将眼光投向美好的大自然。作为人类联接感与归属感的永恒来源,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缓解部分压力,以及恢复精力、提高注意力和冲动控制能力。作者表示,当我们被大自然包围时,认知资源能够得到更新和再生,我们则能体验到高度的知觉流畅性,可以毫不费力地吸收信息,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自然环境唤起的柔性魅力还会触及大脑的默认网络,让我们进入一种松散的联想状态,从而允许活跃的思绪与大脑深处存储的记忆、情绪和想法产生灵感碰撞,带来更优的创造力。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影响思维模式的室内环境。无墙的工作空间让沟通更加顺畅、让思考得以碰撞,例如开放式办公区域有助于团队共享信息,而咖啡馆已成为协作和创造的灵感之所。然而,缺乏壁垒的空间也会让大脑更容易分心,更难抵御社会压力的影响,从而损害个体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反之,单独的空间能缓解认知负荷,提升思考能力,特别是当我们认为所处空间属于自己的时候。由此,作者认为,科学构建唤起特定精神状态的空间,促使人们在“集体讨论室”和“专属书房”之间循环切换以达成“间歇性合作”,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动力、提升注意力、增强创造力并丰富日常生活体验。

  最后,把周围事物利用起来,也能提升思维能力。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的大脑“搭载”了强大的、基于空间位置的记忆系统。如果能将抽象信息与已知地点联系起来,普通人也可以像记忆冠军一样善于记忆。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触手可及的空间,将头脑中保有的信息释放出来。例如,作者建议把思考和想法写到纸上,绘制图形或示意图,选择更大、更多的显示器,这些措施都能减少认知资源耗费,让我们更加有效地思考和推理、洞察事物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所有这些让思维和外部事物进行互动,通过对实体的物理操作来帮助解决抽象问题的行为,都能让我们的思维得以铺展开来,获得更广阔的驰骋天地。

  分布式认知,让收益最大化

  进化不但使人类拥有“聪明”的身体和对环境的灵敏反应,还在我们的基因里留下了深刻的社会性烙印。作者表示,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大脑发展出了储存社会信息记忆的独特区域和对“人”的关注偏好。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编码优势”的效应,使得人类更擅长思考社会关系。有效利用大脑的社交编码,毫无疑问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认为,模仿是利用他人思维进行思考的典型例子。这一复杂、精细的能力,是人类在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通过精心破译模仿对象,我们能够透过表象分析范例成功的原因,撬开专家早已驾轻就熟的思维黑箱,并把总结出来的规律应用在新的环境中,使解决方案适用于当前情况。作者提示我们,要训练模仿能力,或者说提高专家的授业能力,可以从拆分原本交织纠缠的事物开始,将复杂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小步骤,再找到并凸显每个步骤的关键点,由此逐步解码专家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运作过程,最终让思维方式众目具瞻。

  运用社会互动,可以有效放大脑力值。当我们进行社会性思考,即与他人一起思考时,将优于非社会性思考。由此,在学习和工作中引入小组讨论、教授他人、辩论等强社会性行为,能触发一系列强大的认知,促进人们主动学习,激活能力和才干,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更合理的决策以及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此外,鼓励建设性的争议、倾听和讲述故事,都是利用社会互动带来智力补给的有效方法,能带给我们情境化的、充满细节的信息。

  激发群体智慧,能够让收益最大化。人类存在一种类似“蜂群开关”的心理触发器,打开开关时,思维的焦点就会从个人转向团队,思维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群体身份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来源,让我们拥有更强大、更持久且更容易维持的内在动机,感到更愉快,并有自信地完成工作。作者表示,在具体方法上,无论是进行同步性训练以达到共同的生理唤醒,合理分配问题和任务以激励和彰显每个成员的贡献,还是简单要求成员之间坦率分享想法和感受,都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并改善其任务表现。

  当我们回头望去,教育普及和运用脑力工作的时间,其实只是人类历史中很短的插曲。即使身处钢筋水泥筑就的现代城市之中,我们也不应忘记大脑并非机器,而是曾随我们跨越漫长岁月,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敏感习性的珍贵器官。当我们回归更自然的用脑方式,我们学习和工作于其中的物理空间,以及与我们交流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都能给予我们启发和帮助。踏上“寻找不同的光”之旅,让思想流动在大脑、身体和外部世界之间,我们将能更聪明地思考,并获得更多的奇妙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