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各方责任 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2024-02-03 08:12: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韩宋辉 马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在2024年工作会议中指出,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这是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重点任务目标之一,并排在首位,足见其重要性。专家表示,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提速

  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取得阶段性成效。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近日发文称,2020年以来,农村中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3万亿元,发展态势整体向好,资本实力明显增强,风险总体可防可控。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进行,正按照“一省一策”原则推进实施。1月29日,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正式开业。此前,辽宁农商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揭牌或开业。

  1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农村信用社体系,以转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功能定位、规范履职行为为重点。目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有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批准,有的正在积极组织实施,有的已经开业运行。目前我们做了阶段性评估,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正在彰显。”肖远企说。

  高风险村镇银行的合并重组步履不停。今年以来,无锡银行、瑞丰银行、浙江温州鹿城农村商业银行、兴福村镇银行陆续完成收购或增持旗下村镇银行,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管控。

  不过,目前仍有部分高风险村镇银行亟待处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位于“红区”的高风险银行仍有337家,其中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高风险银行数量分别为191家和132家,占比超过95%。“当前,个别中小银行风险还是比较高。不过从全国来看,其数量和资产总额及不良资产总额,无论是占整个银行业的比例,还是占中小银行体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肖远企表示。

  推进中小保险机构风险化解工作

  近日,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申能财险”)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100亿元。申能财险法定代表人为盛亚峰,其此前正是天安财险托管组组长。业内预计,申能财险成立后,天安财险风险处置有望提速。

  据悉,4家被接管的保险机构风险处置已接近尾声。2020年,原银保监会依法接管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和易安财险4家高风险保险机构。经过3年努力,4家高风险保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已基本落地。

  具体来看:新设立的瑞众人寿、中汇人寿分别承接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资产负债,易安财险的100%股权被比亚迪收购并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险,天安财险则有望通过申能财险实现处置。

  当前保险业仍在推进中小保险机构风险化解工作。根据相关监管规定,险企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才属于偿付能力达标机构。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以下的公司有27家,其中15家为C级公司(即中风险公司),12家为D级公司(即高风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属于偿付能力不达标机构,面临一定的风险化解压力。

  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对于下一步工作,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表示,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应进一步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顶层设计。

  董希淼建议,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设计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具体方案。比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将化解风险放在首位,适当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和省级农商银行;而东部地区重在提升法人机构竞争力。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还明确,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有利于对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能为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提供制度保障。“由于金融风险在处置中会涉及很多主体,包括地方政府、股东、监管部门等,各方主体都有责任,且需要合作。”他说,因此,下一步我国应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同主体在风险防范化解当中应负有的职责进行划分,让大家做到守土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