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20余条“干货” 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

2024-02-26 18:00:5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严曦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吸收“一手意见”,汇成20余条“干货”,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今年,优化营商环境7.0版150条实施项目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事项占20%。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经营主体。此次登记管理改革,我们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为确保政策落地落实,我们将夯实常态化窗口服务制度保障,打造全市特色工作室服务品牌矩阵,确保每项政策措施都能精准发力、同向发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说。

  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的“温差”

  记者获悉,相较以往,《若干措施》关注的问题更加具象。例如,登记的场地资源释放、企业公章丢失等都是具体操作问题,但却是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上家搬走的时候没有去办注销手续,因为同一个地址没办法开两张执照,就招不到新的承租方。4000平的场地一直空着我们很着急。”上海海锦房地产有限公司紫荆广场副总经理陶伟说。

  这种情况,紫荆广场不是第一家。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走访楼宇、商场中发现,很多承租方搬走的时候没有做好“收尾”工作,给管理方新一轮的招商造成了很大困扰。

  带着企业诉求,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基层业务骨干在法律和实务层面开展多轮研讨,论证了“释放同一场地登记资源”的风险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了《若干措施》中的第12条:“原经营主体已搬离但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登记,产权人或其授权人出具原房屋租赁关系解除的证明的,登记机关可以将该场所登记为新入驻经营主体的住所。”

  其实,远不止第12条,《若干措施》里的许多条款都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走访、座谈、调研、12345热线梳理等渠道,收集的“一手“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直面企业诉求的这20余条措施。

  聚焦“高频”事项让企业“找得到”“用得顺”

  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是《若干措施》的重点之一。

  拓展“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若干措施》全面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使用感受度,服务对象覆盖到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类型经营主体,开通移动端应用服务。同时,还将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拓展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通道。

  《若干措施》提出,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提升名称通过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说。

  《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生态,解决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电子营业执照“反复认证、多次下载”问题。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已有240万存量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去年全市各类经营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超5800万次,全国第一。

  针对连锁企业反映的分支机构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过程中需要“反复认证、多次下载”的问题,《若干措施》将创新领用模式,连锁企业可以“一次身份认证、一键执照下载”。

  营造“敢干、敢闯、敢投”氛围

  除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若干措施》也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比如,进一步扩大信用修复“免申请”的覆盖面。《若干措施》明确,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不予行政处罚,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截至目前,已经有591户企业享受政策便利。

  此外,《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化“信用+风险”监管创新,实施“信用+风险”随机抽查。对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不主动开展登记事项、公示信息检查,根据投诉举报、监测预警等线索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加强市场监管部门随机抽查事项、任务整合,优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坚持无事不扰,同一年内对同一经营主体的随机抽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