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政策与企业感受度“温差” 上海出台21条措施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

2024-02-27 08:14: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严曦梦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从五方面推出21条措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聚焦国家战略,探索先行先试登记便利化举措是《若干措施》的一大重点。《若干措施》提出,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深化确认制改革,推进经营范围登记集成改革试点;全力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探索优化企业跨省迁移登记工作机制,更好促进要素跨域自由流动;全力推进长三角经营主体登记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地区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书互认,有效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商务成本。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以往政策,《若干措施》关注的问题更加具象、更加高频,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有望进一步减小。

  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若干措施》加强数字赋能,完善全生命周期登记管理体系。其中提出,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品质,全面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生态,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等。

  “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提升名称通过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说。

  在强化制度创新、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落实新公司法完善注册资本制度相关要求等,多条措施直击企业登记场地资源释放、企业公章丢失等“老大难”问题。

  其中,针对化解无法加盖公章的登记办理难题,《若干措施》提出,股东(出资人)如已形成符合表决比例要求的决议,但因公章损毁、遗失或其他原因,企业无法在申请材料上加盖公章,由符合相关决议通过比例要求的股东(出资人)作出说明并对已履行法定程序、符合法定条件、已发生法律效力作出承诺的,登记机关可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或备案。

  除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若干措施》也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今年发布的‘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7.0版’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事项占20%。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经营主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若干措施》将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减少了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为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上海将夯实常态化窗口服务制度保障,打造全市特色工作室服务品牌矩阵,确保每项政策措施都能精准发力、同向发力。

  “《若干措施》站在经营主体的视角考虑问题,并以经营主体为视角来表述文件内容,增强了企业的感受度,减少政策‘温差’。”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表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已经从以前的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提高便利度,转变为走向系统集成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