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付喜国:破解大型重整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助力企业跨越发展阵痛期

2024-03-05 08:23: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琼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 付喜国

  辽宁省工业规模大、种类全,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共和国工业长子”。“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辽宁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受到一定冲击,经营出现困难,甚至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然而,其中部分企业在行业内、省内乃至国内国际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安全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付喜国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付喜国拟提交一份关于破解大型重整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他认为,在国际政治和经贸形势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应以更长远的视角看待具有市场前景、战略作用和安全意义的大型重整工业企业。在这些企业因市场波动、行业转型和经济周期等因素陷入短期困境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助力其跨越发展的阵痛期,重新走上正轨,从而维系人力资本、技术积累、市场地位和产业安全。

  “进入重整程序的企业,有些具有资产规模大、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等特点,只是因为短期经营困境而进入重整。”付喜国认为,重整本身不是融资难的症结所在,重整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重整后存在的障碍是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具体原因。重整企业融资难也不是“死结”,在重整过程中及重整后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他表示,部分重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具有短期性,但其人力资本、技术积累的积极作用则具有长期性。此外,重整过程中,银行债权可能遭受损失,但对于有市场、有前景的重整企业,银企持续合作、互利共赢仍具有现实可能性。而且,重整企业经营在爬坡过坎阶段,对于外部融资需求具有紧迫性。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恢复企业信用,解决重整企业存在的“信用污点”等问题具有可行性。

  付喜国认为,在部分大型工业企业重整过程中,银行债权可能遭受一定损失,导致银行对企业存在“排斥”情绪,短期看,融资存在困难具有现实客观性。同时,辽宁信贷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金融机构竞争导致贷款利率持续下行,2023年12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75%,优质央企、国企贷款利率甚至在2.5%以下。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在辽宁优质信贷资产匮乏的背景下,有技术、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重整企业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客户。另外,如果银行能够对重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之后,前期进入不良的金融债权也可能被盘活,实现长期银企良性互动具有现实可能性。”付喜国表示。

  为破解大型重整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付喜国具体提出五个方面建议:针对大型重整工业企业,从战略、安全和供应链完整的高度重视其在辽宁乃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重整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法律法规,加强债权人保护,维护银企关系;针对企业重整完成之后,加强有关重整企业的顶层设计,助力企业恢复信用;针对重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金融供给,加强金融监管,鼓励银行向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优质资产提供信贷支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针对重整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设计完善的激励约束措施,鼓励其在重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债权人利益,主动控制决策的负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