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跑在技术前面——读《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2024-03-25 07:4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瑾

  《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美)克劳迪娅·戈尔丁 劳伦斯·F.卡茨 著

  贾拥民 傅瑞蓉 译

  格致出版社

  2023年3月出版

  人们常说20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这其实是说,人力资本受到空前重视,估值达到历史高位。与此同时,20世纪也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在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看来,20世纪同时是美国世纪以及人力资本的世纪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一种必然:20世纪的特征之一是技术快速进步,而美国能够提升收入,也缘于其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在全球最高,所以才能在创业、发明、服务创造等方面占据最佳地位。

  戈尔丁早年与经济学家劳伦斯·F.卡茨合著的《教育和技术的赛跑》一书,详细论述了美国如何获得教育的优势,未来又如何保持这样的优势。

  教育既能使人明理,也能改变国家命运。在20世纪,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空前密切。从经济学角度看,国民收入与教育水平即使不是简单因果关系,也是正相关关系,即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研究显示,20世纪教育变化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15%的变化,别看15%似乎不起眼,但这已经是重大变量。更不用说,教育的更多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因素,在短期之内难以直接量化。

  人力资本取代资本成为国民财富最重要的成分,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在21世纪,人们对于这个理念并不觉得新奇,但是在20世纪初期,情况并非如此,欧洲最富裕的国家直到50年之后才完全理解并接受这一观点。

  当时美国教育理念以及普及程度都高于其他国家,甚至可以说,美国教育体系在世界备受争议,甚至被当作是异类。那时,美国的教育体系没走精英路线,不仅在19世纪就已经成功普及小学教育,而且在20世纪00年代就开始普及中学教育。但是,在同一个时代的欧洲,教育并非对所有人都敞开。比如,当时,上过高中已经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重要标志。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教育还停留在选拔形式,学生通常在11岁左右就必须接受各种测试,以便让成绩更好的少部分人接受教育。进入中学的教育机会不仅很难获得,而且学费昂贵。彼时,“教育是精英的机会”是多数人的常识。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就普及得多。在20世纪30年代时,美国是唯一普及了免费中学教育的国家,而这种教育平等是建立在平等主义之上。作者指出,在20世纪初期,多数美国人读高中已经不受个人身份地位和居住地的限制,即使是边远地区的居民,也同样拥有将子女送入公立学校的机会。

  美国的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增长的时代和停滞的时代。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时间内,美国是一个普及高中教育的时代,人们受教育的时间提高了6.2年,这其实意味着中学教育得到了普及。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后四分之一的时间中,美国人受教育时间的提升幅度却非常有限,这也体现了新的不平等趋势。对比欧洲和亚洲在这此期间的进步,美国的教育显然减速了。

  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使美国经济增速在发达国家中保持稳定和领先,整个20世纪美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平均每年的3.2%水平之上。在经济得到改善的同时,美国的不平等情况却体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那就是先下降后提升,而且目前不平等程度几乎和下降之前一样。可见,教育提升与停滞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与不平等同步的故事。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时间内,美国的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不平等大幅降低,教育回报率逐渐下降;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的回报率再度提升。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美国低收入者,高中毕业后就去工作,那么他可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面临作者所谓的“满盘皆输”的状况,而经济精英则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这里,本书的三个主题:技术变革、教育和不平等关系,也凸显出来。作者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而且主要体现在一种微妙的“赛跑”关系上: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受过教育的工人的供给不断增长,同时技术进步导致企业对他们的需求持续上升,由于教育提升快于技术进步,从而使得实际收入的提高伴随着不平等的减少。但是,到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形势发生了逆转,不平等现象急剧恶化。换句话说,在20世纪后半叶技术跑到了教育的前面。作者认为,因为技术的技能偏向性在20世纪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不平等的急剧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归因于教育的放缓。当前美国教育正处于衰落之中,今天应该重新挖掘这一资源。

  如何改变?作者认为,还是应该回归历史,让那些使美国教育领先的因素重新振作美国教育。从数据看,在20世纪之初,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是高中毕业生,受到高中教育回报提升的激励,高中生的比例迅速提高。现在,大学生类似当时高中生,虽然大学教育的经济回报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像一百年前那样,在强大的经济激励作用下迅速提高。作者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中生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二是不少高中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来源。美国大学的学费自1980年以来不断上涨,超过了一般家庭的收入增速,导致不少大学生提前就业。

  政策上应该如何做?作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为贫困家庭的儿童创造更多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其次让更多的孩子从高中毕业。这两项政策都是让高中生在学业上做好上大学的准备。再次是让教育财政援助系统变得足够慷慨和透明,帮助有能力上大学的人。

  这些投入从国家长期发展来看也是划算的,并且能改善不平等,使整个国家增长受益。作者认为,生产率更高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以及解决社会问题所需要的公共支出的减少,应该会远远超过短期内增加教育支出所导致的财政负担。

  技术是把双刃剑,有成功者,也自然有失败者。如何应对技术的时代挑战,从最主流的策略来看,最大的助力还是教育体系。一个人如果拥有了某种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在国内或国外又无法被完美地替代,那么他的就业也就拥有了最大的安全保障。

  本书虽然聚焦美国,但是考虑美国的经验和影响,书中的观点对于其他国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据说当年美国开始领先英国的时候,英国曾经十分紧张,找了很多美国的优点,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美国重视教育。那么,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不仅决定了当下,也决定了未来,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