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竞逐世界一流湾区 | “新”潮澎湃向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厚植创新沃土

2024-04-11 07:55: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亮

  未来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力的新领域。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到飞行汽车,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

  “广州目前有24家独角兽企业,相当于以色列(26家)或加拿大(25家)一个国家的独角兽数量。粤港澳大湾区共有70家独角兽,相当于印度(67家)一个国家的独角兽数量。”日前,胡润百富董事长兼任首席调研官胡润在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时说。

  一个个独角兽脱颖而出的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持续跑出创新加速度并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靠的是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不断增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业拉动,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投资兴业热土和创新创业沃土。

  打造“国之重器”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过去一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快乐,体会到了梦想成真的成就感。”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一年的感受时说。一年前,颜宁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一年来,颜宁的工作场地很快从毛坯房变成了现代化实验室,数十位来自神经与精神类疾病、传染病、神经生物学等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被吸引加入,现已独立领导实验室。

  3月30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表示,项目建设完成后,装置的研究能力将大幅提升,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实验精度和效率将显著提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之源。

  2018年,微观物质世界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同时实现广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零的突破。自投入运行以来,该项目累计完成10轮开放运行,年均开放机时超过5000小时,注册用户已达5000多个,完成课题1000余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日渐深化,数据、资金、人才等要素加速流动,科创实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

  去年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继续稳居全球科技集群第二位,这是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发布科技集群排名以来,该集群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位。

  “大湾区不断跑出创新加速度并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靠的是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

  激活“一池春水”

  科技企业登台唱主角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些科技型企业创新动力足、能力强,激活了大湾区创新的“一池春水”。

  在2024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步举办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上,多家企业展出其最新成果:鲲云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可重构数据流架构CAISA芯片、优必选科技打造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佳都科技展示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迈瑞医疗研发国产首台高清晰度三维脏器彩超设备、国星光电研发高端半导体光电器件及其模组……

  近年来,大湾区企业在产业科技攻关中“唱主角”,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通信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先行布局机器人赛道,培育出一批机器人骨干企业,2023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套),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广东造”。

  随着大模型等多项技术的发展,代表工业机器人升级方向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风口。

  在广州,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刚刚成为最新一批的“灯塔工厂”,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走进这座工厂,只见600多个机器人正在有序工作着,产线上的汽车也以固定的节奏进入不同的工序。

  在深圳,一座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中的工业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实景训练,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落地稳步推进。

  在佛山,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已于2023年启用,这也是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的全自动化产线。这条长35米的全自动化产线采用了12台库卡机器人、6台库卡生产的AGV小车、5条库卡的第七轴轨道,可以24小时不停歇运转,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智能制造是为了满足业务端、客户端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一场数字化业务变革。企业要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数智化转型是重中之重。”珠海冠宇董事长、总经理徐延铭表示。

  布局未来产业

  拓展万亿产业新蓝海

  4月7日,中国民航局在广州向亿航智能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将进入更大规模量产阶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将催生万亿元级规模的新蓝海。“飞行汽车”正进入蓬勃发展期,同时也引发各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表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整个产业生态的培育,就智慧低空交通来说,其生态圈包括自动驾驶航空器、城市航空运营商、数字空域规划及建设、无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地面基础设施等,智慧低空交通的发展需要各环节相互配合、协同发展。

  广东是我国低空经济的先行者,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诞生了大疆、亿航智能、小鹏等一批龙头企业。

  近年来,广东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频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市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广州市出台《广州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聚力推进低空数字空域和智联网建设;珠海市制定《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今年,广东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其中就包括低空经济。

  今年2月,广东发布了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包括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广东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未来产业意见的文件之后,首个出台未来产业具体行动计划文件的省份。

  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关键动能。广东有望形成更多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