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浙江商会举办上市公司董事长沙龙 探讨中企出海合规之道

2024-04-11 13: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操子怡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近年来,中国企业谈发展言必提“出海”,但如何规避出海风险,仍然充满不确定性。4月9日,上海市浙江商会举办“上市公司董事长沙龙(三)全球竞争力:探索海外投资与战略布局”沙龙活动,邀请四位专家从宏观经济、税务、财务、法律等角度,交流经验,分享行业洞察。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开篇表示,在目前国际形势下,出海是一件必须考虑清楚的事。中国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韧性,虽然出口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从中国企业在世界占据的整体份额来看,其实并没有显著变化,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14%至15%的较高水平,只是出口的地区从传统欧盟、北美市场,逐渐转向东南亚、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市场。

  毕马威中国跨境投资主管税务合伙人连咏恩说,就出海而言,早在2006年、2007年前后,中国企业就开始向外走,除了央企、国企,浙商也是最早出海的一批人之一。2017年之后,中国企业出海逐渐形成趋势,尤其是在近一两年,“我们基本每个礼拜都能收到很多需求,尤其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出海建工厂。”

  连咏恩表示,企业出海过程中,有很多税务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税务合规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不一,税种繁多,应该提前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税制进行详细调研,确保公司税务合规。在税务架构方面,需要考虑如何搭建控股架构以达到税务最优,特别是目标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税收协定,要考虑利润汇回的税负等。

  近年来,绿地投资、直接到海外建工厂,是很多企业采取的出海路径,但早前,很多中企出海采取的是跨国并购方式,对标的企业进行财务尽调必不可少。

  毕马威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郑震宇表示,基于过往经验,投资者往往容易低估海外标的剥离交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比如买方观点认为,收购完成即可满足独立运营条件,但实际交易中,交易范围往往不够清晰,某些关键要素,如知识产权、合同、固定资产、人员、IT信息系统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商议。在成本方面,买方可能认为实现正常运营只需要少量花费和时间,但实际业务剥离不仅耗时,而且可能引发高额的一次性费用,而有经验的卖方可能尝试隐藏这项花销,或者迫使买方承担。

  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投资?这是很多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瑞秋认为,海外投资有助于产业链的延展,更好地利用供应链,成功的海外投资也可以增强国际影响力,整合资源、提升技术。

  宋瑞秋表示,企业出海面临的陷阱无处不在,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暗藏“陷阱”。中国律师在海外并购中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律师熟悉中国法律,了解国际交易规则,在交易过程中,会和对应的国家和地区的律师建立合作,一同服务客户。此外,在交易过程中,中国律师将会陪伴客户和对方进行谈判,除了语言的便利性外,还是交易规则的翻译桥梁。

  与会专家提醒,企业出海要建立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确保投入产出比,出海的同时要对国外、国内两个环境有充分了解。在走出去过程中,法律、政策、文化,企业对每一道门槛都需保持谨慎,怀有敬畏之心。(操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