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政府债占GDP的45%
IMF: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应加快改革
北京时间7月18日早间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今日发布的与中国相关的评估报告表示,中国经济仍能维持7.75%的经济增长水平,但金融、财政和房地产脆弱性不断积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
报告称,尽管上半年有小幅放缓,但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75%左右。此数据略高于官方预计的7.5%水平。基金组织中国访问团团长马库斯-罗德劳尔(Markus Rodlauer)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并无硬着陆的风险,因此进一步的刺激政策是不必要的。
本月早些时候,IMF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风险之首。
IMF的这份评估报告称,由于金融、财政和房地产部门的国内脆弱性不断积累,中国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IMF首次公布其对中国政府债水平数据评估称,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和未列入地方预算内的,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超过GDP的45%。
房地产要避免泡沫破裂
房地产方面,报告还对中国房地产泡沫表示了担忧:中国的地方政府靠卖地金融、靠房地产发展会导致超额供给;而目前从国内实际存款利率接近为零、资本账号管制等因素令国内房地产市场容易出现泡沫。
报告认为,随着市场成熟,中长期来看,房地产发展需要放缓到可持续速度,这也将拖累经济增长。现在面临的挑战是避免超额供给或政策失误,否则将导致投资剧减或(甚至同时发生)房价激烈回调修正。
QE退出对中国的冲击有限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仍来自于欧元区和主要先进经济体形势变化的潜在溢出效应。执董们认为中国有能力经受住冲击,但认为进一步逐步加强政策缓冲是可取的。
近期美联储表示,如果经济数据显示复苏进程良好,将考虑退出正在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政策(QE)。罗德劳尔则表示,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QE退出对中国的冲击有限,这得力于中国现有的资本管制、良好的金融储备、以及相应的缓冲政策。
人民币仍然被“中度低估”
报告称,最近几个月,资本流入有所恢复,截至六月的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以实际有效汇率衡量,升值约6%,但人民币仍然被“中度低估”。截至今年3月底,国际储备增加到3.44万亿 美元(2012年年底为3.31万亿美元)。
基金组织通常每年与成员国进行双边讨论。一个工作人员小组访问成员国,收集经济和金融信息并与该国官员讨论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回到总部后,工作人员准备一份报告,该报告构成执董会讨论的基础。在讨论结束时,总裁作为执董会主席总结执董们的观点,这份总结 转给该国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