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为王重资产靠减 布局转型确定行业

2016-01-27 07:15: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平安证券研究所

  ●此次中央牵头的去产能,是为宏观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已经到了主动或被动都在进行产业转型的时候了,2016年传统行业转型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我们研究借鉴国外转型时期经验,发现转型期的各行业从野蛮生长向专业化发展:去产能、并购重组加剧、管理效用提升、加大投资研发、拓展产业链服务端、开拓新兴领域,传统行业向轻资产结构方向转型是正道

  ●国际经验显示,在转型期下行业内的企业分化也在加大。积极谋求转型的公司,尤其在去产能、并购重组和加大投研这三个方面速度布局的公司,在转型中盈利水平修复程度较快,转型效果较为显著。龙头企业在转型中占据优势,并且更倾向于并购重组方式来转型

  ●投资建议:布局转型最确定行业,政府推动的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市场推动的房地产和纺织服装行业,其他领域的转型投资机会也在增加

  ⊙平安证券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来看,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

  具体来看,经济转型的内容涵盖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由经济增长方式来看,方式转变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二是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三是投入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角度考虑,从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向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转变。从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可由资源依赖性向创新驱动型转型。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瓶颈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创新驱动主要依靠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减少能耗。从经济增长过程特点考虑,经济增长转变可认为是投入驱动型向效率型转变,由片面的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向追求提高效率和质量、结构优化以及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转变。可见,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核心动力。

  我国经济转型概况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增速回落。具体来看,是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的转型;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的转型;增长动力变换的转型。因此,需加快形成与新环境、新阶段相适应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同时,应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增长点,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果经济转型未能实现,经济有可能滑入低速徘徊,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为了构造新的经济结构,2015年底中央提出了重要改革措施:供给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中,去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按照国务院的布置,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已经逐渐开始,按照行业产能的15%-20%的去产能布置,2016年相关行业的产能将有较大规模的减少。但实际上,我们认为此次中央牵头的去产能,是为宏观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在“一补”中也提出相关产业升级的要求。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已经到了主动或被动都在进行产业转型的时候了,2016年传统行业转型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各国转型期经济特征:变更经济增长点

  从人口红利和刘易斯拐点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资本积累的下降和劳动力的供给不足。未来可以改善的方向主要在于生产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的改善。从高速增长期向平稳期转变的阶段转变困难重重,我国目前步入转型后期,经济阶段的转型和稳着陆十分重要。

  借鉴他国转型期间的经验,转型期风险较大,要把握转型特征,积极谋划。各国经济转型时期中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为劳动成本的上涨,人口红利的减弱放缓了经济增长。此外,刘易斯拐点现象,劳动力的下降。即单凭人口的增长已不能带动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二为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提升技术和生产率。技术升级不单单是从传统工业上的技术升级,也积极开发新兴领域的技术。第三为传统行业优胜劣汰,转型期间伴随着大量的并购浪潮,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改造。第四为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兴技术的投资开发,接替传统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国转型时期的投资逻辑

  不同类型的企业转型需要不同的投资逻辑。第一,基础重资产行业的核心就是“减”,减的越多市场越欢迎,如钢铁、煤炭和有色,市场的机会取决于中央的决心和力度,及实施的效果。第二,中游重资产行业的核心是“减和升级”,市场更希望看到在落后产能去化的同时具有产品升级的机会,在家电、化工和汽车产业中向高端市场的延伸仍然重要。第三,轻资产行业则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直接转型,研发、教育、文化、传媒、养老、医疗、健康、体育、环保等行业国内供给大大不足,给轻资产行业转型提供众多可选的方向,对于房地产和纺织服装这样的传统行业,转型的机会仍然很多。

  基础重资产行业的核心是“减”

  基础重资产行业的核心就是“减”,减的越多市场越欢迎,如钢铁、煤炭和有色,市场的机会取决于中央的决心和力度,及实施的效果。整体而言,政府主要从淘汰落后产能和禁止新增产能这两方面下手。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兼并重组”列为一个主要渠道,并提出“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政府开启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的阶段。

  去产能是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兼并重组后的龙头企业具有优势。2016年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产业脱困和产业升级,旨在减少粗钢产量1亿-1.5亿吨,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一是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降幅约15%。2015年粗钢的产能为8.03亿,相较2014年减产了1887万吨。二是严控新增产能。严格督查落实国家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煤炭去产能也在稳健进行。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严厉程度远超此前,主要涉及调减工作日、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僵尸企业退出、推进煤电一体化、鼓励国有资产证券化等六大措施。

  2016年起试行两年内将煤矿年设计工作日从330天调至267天,适当核减煤矿产能,对超能力生产的,一律责令停产;对发现连续超产的,停产时间不低于6个月。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钢铁煤炭首当其冲。我们预计在其他产能过剩领域,例如有色、建材、水泥、玻璃等行业也会相继有较大动作。

  中游重资产行业的核心是“减和升级”

  中游重资产行业的核心是“减和升级”,市场更希望看到在落后产能去化的同时具有产品升级的机会,在家电、化工和汽车产业中向高端市场的延伸仍然重要。淘汰旧产能和创新升级为中游重资产行业的转型保驾护航,产品升级的核心在于技术和创新。

  产业升级的难点在于高成本,但政府在近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李克强总理提出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5年11月18日表示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认为,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进大计。会议确定,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

  为此,一要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二要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研究推广对符合条件且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改升级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三要推进落实财税支持措施,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

  轻资产行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直接转型

  轻资产行业则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直接转型,研发、教育、文化、传媒、养老、医疗、健康、体育、环保等行业国内供给大大不足,给轻资产行业转型提供众多可选的方向,对于房地产和纺织服装这样的传统行业,转型的机会仍然很多。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互动升级是经济转型的未来趋势,产业升级在于向高附加值产业链转移。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意,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5年11月11日表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会议认为,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丰富群众生活、释放内需潜力、弥补民生短板、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会议确定,一是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该转企的尽快转企,全面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二是优化消费环境。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以更严的标准和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进消费品质量的提升,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严惩假冒伪劣、价质不符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放心消费,从而更好拉动内需。三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四是畅通商品进口渠道,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审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同时会议也指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会议确定,一是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三是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投资建议

  布局转型最确定行业,政府推动的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市场推动的房地产和纺织服装行业,其他领域的转型投资机会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