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推绿色农业 布局正当其时

2016-12-21 07:00:5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北证券

  ●库存压力的化解主要通过鼓励下游加工企业的采购、调整种植结构和推进价补分开来实现;降成本主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开展社会化服务来实现;补短板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目前农业供给侧改革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而从经验上看,在每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和2月),农林牧渔板块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布局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正当其时。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被放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突出位置,绿色农业与这一目标最为契合;而绿色农业也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绿色化发展理念,建议关注天宝股份、朗源股份、北大荒、金新农等。

  ⊙东北证券

  当大农业遇上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在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首次提出,此后相关方面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农业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2016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标志着这一工作正式升格,农业供给侧改革出现提速的概率很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五大重点任务,即“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具体细分领域的延伸,相应“三去一降一补”也是改革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其中,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是更为重要的三个任务。

  去库存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刺激下游企业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增加收购国储,消化过大的粮食库存,像玉米这种库存压力非常显著的作物,还需要配合适度调减非优势地区的种植面积;降成本主要是指降生产成本,具体的手段包括适度的规模化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手段,同时,补贴要推行价补分离,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强国产粮食作物的国际竞争力;补短板主要是针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增加绿色、有机和大豆等短缺产品的供应。

  单独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其必然性

  供给侧改革是去年确定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工作,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供给侧改革顺理成章。但农业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农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必然要区别于其他领域。中国仍然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目前这个数字在6亿人左右,而农村人口的收入有40%左右是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即农业收入。因此,农业改革事关6亿农民的收入水平能否稳步提升,事关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所以,需要特别对待。农业供给侧必要性还包括财政支出上对于农业持续补贴转为库存的机制需要改变;另外,只有提高农业供给侧效率,才能传导到1亿进城农民,促进城镇化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列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从中可以发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内容侧重点跟其他领域有所不同,比如在农业领域,去杠杆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强,反而农业普遍融资难,应该适度加大融资力度和拓宽融资渠道;农业贷款余额目前仅为3.7万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占比极低;农业贷款余额增速今年持续下滑,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亟须解决。再比如,农业除了部分品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水稻、小麦等主要口粮的供应仍需要严格保障,农业并不存在明显的去产能需求,而调结构相比之下则重要得多。

  农业供给侧改革三大任务: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

  去库存:着力化解制度性高库存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库存消费比在17%-18%属于安全区域,即达到粮食的安全状态,而我国主要的农产品除了豆粕、油菜籽,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多数要高于安全水平,特别是玉米、棉花等的库存压力非常大。高库存会导致粮食链条市场机制失灵,同时,仓储成本高企,粮食耗损严重,因而有必要解决高库存的问题。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的补贴和收储政策,因此,需要重新调整政策思路,避免制度性高库存问题继续累积。后面可能的一个调整方向就是“价补分开”,这项改革在不降低农业支持力度的前提下,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国产农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从根源上化解农产品高库存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库存明显高于国际标准建议的安全水平,并且,近两年来库存压力有加大的趋势,消化过高库存越来越有其急迫性。而化解过高库存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第一,加快消化目前的农产品存量库存,具体手段就是加快粮食加工转化;第二,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适度减少库存压力较大的农产品产能(比如,玉米的库存压力最大,国内产能高于国内消费量,“十三五”计划调减5000万亩);第三,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推进价补分开。

  降成本: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化解高库存

  国内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水平,导致下游加工业采购国内农产品的积极性不足;以小麦为例,国内小麦价格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近年差距还在拉大。而国内农产品价格较高,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只有0.08公顷,而且是农村家庭小规模精细化种植,生产成本高企,需要通过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国家最低价收储等农业保护政策导致粮价进一步走高;第三,货运成本较高;第四,近几年,国际粮价在下跌,而国内粮食价格调整市场化程度低,进一步拉大价差;第五,汇率波动会进一步扰动国内外粮食价差。

  补短板: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补短板”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等农业薄弱环节的建设,有效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

  政策升格助力主题腾飞

  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明年政府经济工作中已经占有重要一席,后续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应该会有进一步的体现;而每年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往往能跑赢大市,加上明年通胀中枢可能会上移,而在通胀压力增大期间,农林牧渔板块也会有超额收益。综合这些因素,目前布局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正当其时。

  农业供给侧改革在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年初的“一号文件”中首度正式提出,而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点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预计明年农业领域的改革出现提速的可能性很大。

  一季度农业板块跑赢大盘概率大

  投资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由于每年年初,当年宏观经济形势尚不明朗,而且,又是“一号文件”推出的时间窗口,因此,农林牧渔在每年一季度往往有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根据我们的统计测算,过去十年,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相对万得全部A股平均水平取得了3.52%的超额收益率。具体分月来看,每年2月份农林牧渔板块表现最好,过去十年,8次跑赢了大盘指标,只有2014年和2015年两年,农林牧渔没有跑赢基准指标。

  数据同时显示,农林牧渔板块在通胀上行周期中,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近十年,我国总共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且持续的通胀上行周期,另外有五次较为温和且相对短暂的通胀上行周期。在这七个通胀上升周期中,农林牧渔板块同样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前两个通胀上行的大周期中,农林牧渔板块显著跑赢基准指标。

  绿色农业最契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而这是补短板的核心内容之一,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而绿色农业一般是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非常契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思路;另外,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要逐渐消除价格方面的劣势外,还需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位、质量,确保品种优良、无毒无害无污染,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绿色农业的道路。

  由于最新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重点讨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问题,并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一号文件”或也将有所体现。

  回顾近年来的一号文件,讨论的主旨问题越来越向农业现代化集中,特别是2013年以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农村工作和“一号文件”的核心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农业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而向消费者提供无公害农产品,还需要其他一系列企业的参与,包括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追溯,使用无污染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需要大力推进土壤修复。因此,绿色农业产业链还包括食品检测、土壤修复等行业,这些行业未来也将面临比较大的发展机遇。

  农业供给侧改革还可关注种子、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压力有限,更多的是调结构;而产品的调结构对应种子的调结构;降成本需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这就要求加大土地流转改革试点的工作力度;而补短板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