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资金或将持续偏紧

2016-12-21 07:14: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月晓

  进入四季度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分化走势突出:沪深股市走出了磨底行情,回升态势显现;债市则结束了前期的盘整行情转而调头下行,上周国债期货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跌停行情。10年国债收益率大涨,最高报3.39%,创去年8月来新高。在资本市场的分化中,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显著上升,市场流动性压力大增。货币行情变化,对债市带来了最直接的冲击。

  今年以来,债市虽然“违约”事件不断,但预期中的“违约”并未对债市造成大的冲击,信用利差整体上甚至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缓慢下降态势。然而,10月下旬以来,债券市场在平静中突然迎来了大调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利率基准曲线上移近30BP,各类信用利差基本扩大了15BP以上,显著超越年内高点,逼近2015年8月至9月水平,信用债也出现相当幅度的调整。指标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YTD)由2.6%上升到了近3.0%,10年期国开债的到期收益率由3.0%上升到了3.3%;同期货币市场上,银行间同业拆借1天和7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由2.0%和2.4%上升到了2.4%和2.9%,银行间回购1天和7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由2.1%和2.4%上升到了2.6%和3.4%。债市的大调整和货币市场利率的上扬,导致机构纷纷下调杠杆,又更进一步导致了利率市场的波动。一些同时配置股票和债券的机构,甚至要求股票产品以备用资金支持债券产品,帮助债券基金度过眼前难关。

  就利率上涨程度而言,2013年6月“钱荒”期间的利率暴涨,是货币市场“异动”;当前的资金紧张,仅仅是货币市场运行中的正常波动而已。因为当前无论是货币市场利率,还是债券市场利率,上涨幅度都要远逊于2013年6月,例如,银行间回购1天加权平均利率当时由2.1%上涨到了14%,最高甚至超过了20%。另外,2013年6月的利率调整速度相当快,同时回归得也很快;真正的“钱荒”时期也就持续了1个月左右。而当前的资金紧张态势却是缓慢变化、逐渐累积形成的,自然也就不会很快消逝。三季度后,市场就已隐约感受到了资金的趋紧变化;10月中旬后,利率上涨开始加速,债券调整面开始扩大。

  从产生资金紧张的原因看,2013年年中的资金紧张,源自于监管环境变化:货币当局对同业行为等影子银行业务的规范治理,导致了表外融资、非标融资等势头正旺的资金融通行为突然收缩;当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供应都正常,并无变化。而当前的资金紧张,是短期因素叠加长期因素的结果。前者为年末季节性资金需求上升,后者为去年四季度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整体上的持续收缩状态。基础货币投放持续一年多的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季节性因素扰动下必然引起质变。

  对比2013年6月的货币市场“钱荒”,笔者认为,近期的流动性紧张实质是市场各方的“心慌”,是债券在过高杠杆下对市场波动产生的心理紧张。由此,机构的“杠杆”可能加速下降,而短期“解杠杆”过程又会促使流动性需求会非线性上升。

  从债券投资杠杆的变化看,2013年6月前并没有呈现杠杆大规模上升之势。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1天和7天期的拆借、回购)规模,和当期债市托管量之比,2013年6月前长期处于0.5~0.8之间,2013年上半年还是处于这个区间的中下部位置,说明当时并没有发生债券杠杆大幅上升现象。虽然以不同口径指标计算的市场杠杆率会有不同,但趋势和变化一致。从债市投资的全市场杠杆率变动情况看,2015年至2016年是我国债市杠杆率高企时期。2015年二季度后,我国债市投资的杠杆水平快速提高:按笔者前面采用的杠杆率,2013年下半年,我国债市杠杆的平均水平,因受“钱荒”冲击,由上半年的0.8下降到了0.6;2014年的债券大牛市期间,杠杆水平也仅是恢复正常,全市场杠杆率基本运行在0.8上下;2015年中,则翻了1倍有余,上升到了1.6以上,之后维持高位运行状态,直到今年三季度末。高杠杆带来了高的资金融通需求,而货币总阀门又不放松,长此以往,货币市场资金紧张态势必然形成。实际上,那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在10月就开始了“降杠杆”行为,在11月资金紧绷之势逐渐形成之时,全市场的杠杆水平已先行下降。但就整体而言,11月我国债市全市场的杠杆水平,仍比2014年高出了50%以上。过高的杠杆水平,面对资金渐紧态势,面对“前车之鉴”,投资者难免“心慌”,进而焦虑。

  笔者预测,货币当局若不施以援手,当前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偏紧状态恐怕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很可能会持续到2017年1月后,即至少要延续3个月以上。基于经济、金融的全局视角,货币市场资金偏紧将成常态之势,货币当局基本上仍会维持“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2013年年中的货币市场异动,主要体现在价格上,是资金贵;当前的资金紧张,虽然价格水平上升不明显,但资金寻找难度增加,“跪求”已经成了交易员的标准工作用语。外部加息,若仅是对国内利率水平产生整体上移的影响,那资金紧张现象不会产生。在资本项目管制下,货币当局也加强了资本跨境流动监管,资本外流虽有压力但仍可控,并未有大规模外流现象发生。然而,货币当局持续收缩基础货币却不降准对冲,即使季节性因素消除,资金紧张态势也仍将延续。

  以此观之,2017年,货币市场在异动中将呈点状增多之势,在异动中全市场的杠杆水平也将下降。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