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和:《新时代中国票据市场研究》

2022-07-22 18:24:04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

  商业汇票(或称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票据是一种古老的金融工具,具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经济、金融与信用的发展不断进化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票据功能作用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逐渐演变成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信用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票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民营企业,服务农村金融发展,服务供应链金融发展,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2021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为16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7%。其中,承兑金额为24.15万亿元,增长9.32%;背书金额为56.56万亿元,增长19.84%;贴现金额为15.02万亿元,增长11.93%;转贴现交易金额为46.94万亿元,增长6.41%;回购交易金额为22.98万亿元,增长14.98%。截至2021年末,票据承兑余额为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9%;贴现余额为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5%。2021年8月1日商业承兑汇票(或称商票)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实施,我国商票信息披露工作全面落地施行,推动了商业承兑汇票的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场商票承兑发生额为3.80万亿元,同比增长4.85%,占比达到15.73%;商票贴现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98%,占比达到8.12%。截至2021年末,商票承兑余额为2.16万亿元,同比下降5.44%,占比达到14.45%;商票贴现余额为0.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9%,占比达到8.35%。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由此拉开了新时代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新篇章。新时代以来,票据市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并推动创新,特别是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陆续推出了纸电票据融合、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线上票据清算系统等,还推出了买断式交易,实现再贴现业务无纸化、电子化,推出意向询价、对话报价交易机制,加强票据新规则及业务培训,成立会员制,引入非银机构(或称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为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解决市场中的新难题,上海票据交易所和各参与主体积极创新。2018年1月,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同年12月,国内首条票据收益率曲线诞生;2019年12月,城商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发布。2018—2021年,上海票据交易所针对性地发布了“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推出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市场参与主体也在加速提升自身能力,改造优化自身票据系统,实现和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修订完善内部制度,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以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加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业务创新在民间纷纷展开,全市场的风险防控水平也随着系统建设的完善而得到大幅提升。以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和中国票据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票据研究机构对于票据市场应用、理论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市场建设效率空前、市场发展成效显著,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票据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健发展离不开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共同推进。笔者带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有情怀、挺执着、愿奉献的票据研究团队,在引领和提升全国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在推出《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中国票据市场框架体系研究》《中国票据市场创新研究》票据研究三部曲以及《票据基础理论与业务创新》《票据史》《票据学》票据基础三部曲后,又在新时代票据市场发展、票据功能作用、票据创新、商业承兑汇票、行业票据发展、票据承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得到了《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当代银行家》《货币市场》《国际金融报》《现代金融导刊》、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家和省部级报刊、媒体的刊载和发表,在业界获得了良好反响,一些政策建议、观点已被相关管理机构、经营机构所采纳和接受。现应各方需求和呼吁,将近年来在公开媒体发表的、总结市场发展规律、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时效性和借鉴意义的50余篇研究文章汇编成册。

  《新时代中国票据市场研究》一书内容深入而不失全面、系统而不乏丰富,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新时代票据市场研究”,回忆笔者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故事,回顾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五年来的显著成绩,表达对上海票据交易所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深度挖掘票据支付、融资、信用、调控、投资等功能,探讨票据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出口转内销方面的作用;思考标债资产认定规则,探索标准化票据发展途径。第二章“新时代商票发展研究”,立足新时代票据市场发展新时期,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为研究主体,系统分析商票框架体系建设、商票服务实体经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商票信用体系建设、长三角商票平台搭建、票据市场创新、商票发展新未来等商票发展热点问题,思考“十四五”时期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方向,探讨电子商票保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第三章“新时代票据承兑量研究”,以增值税作为独特分析视角,探索我国增值税政策对承兑汇票发展的影响,并以增值税为基础对票据承兑量进行测算,分析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有色金属业、医药制造业、汽车业等行业票据业务发展现状,探索“十四五”时期行业票据发展潜力,探寻北京、广东、江西、辽宁等省市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票据业务发展模式。第四章“疫情后票据发展研究”,多维度探讨疫情后票据在推动经济复苏、推动制造业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电子商业汇票是发展疫情后经济的优选金融工具之一,是支持疫情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对于疫情后经济复苏,票据支付融资可“四两拨千斤”,应转变观念发挥票据信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第五章“价格指数与预测”,概括近年来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并展望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票据发展指数与价格指数体系,通过构建票据资金价格指数、票据信贷价格指数、票据综合价格指数,分析票据市场利率变化,探索票据市场价格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中国票据生态指数、中国票据金融指数、中国票据价格指数、中国票据创新指数等分析票据市场发展;构建区域票据发展指数,探寻区域票据发展程度。第六章“采访与发言”,是笔者近年来参加票据活动的发言材料或特殊时点所发表的思想观点,涵盖标准化票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三五”票据市场发展、票据风险、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绿色票据、供应链票据、国际票据交易所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市场热点针对性、思考前瞻性、应用与理论相结合等特点。

  《新时代中国票据市场研究》一书旨在拓展读者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新时代票据市场创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票据功能作用,服务经济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发展。本书阅读对象主要是票据监管者、金融机构票据条线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企业财务人员、研究人员,也可供其他读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