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

2024-04-10 07:57: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的主要参考目标,事前能将风险收益特征传递给投资者,事后能作为标尺辅助基金产品的业绩归因和评价分析。

  “超额收益”通常指某一规定时间段内基金所产生的收益超过业绩基准的部分。对于量化指增产品,对标指数自然成为其业绩标准;而对于全市场选股产品,通常设定万得全A指数为业绩参考基准,为了跟踪观察更方便、横向对比更直观,也可以将中证1000或者中证2000 设为业绩参考基准。

  超额收益的计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超额收益率=基金收益率-基准收益率”,目前较为常见,但严谨度较低,在牛市时会出现高估、在熊市时则有所低估;第二种是 “超额收益率=基金收益率/基准收益率-1”,相对更公允,也是不少机构采用的方法。

  影响超额收益表现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

  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超额收益也存在天然波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考虑到市场风格转换较快,α的周期大致在季度级别,而β的周期约为2-3年。一般来讲,当市场处于成交量大、波动率高、行情偏中小盘、高流动性成长股表现更好的环境中时,量化管理人的超额往往表现更突出;而当市场处于“风格急剧转换的阶段”或“一九行情”时,量化管理人获取超额会比较难。

  近年来A股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持续获取稳定超额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长期来看,超额收益逐渐衰减是不可逆的趋势,如何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是各家资管机构面临的课题。

  在宽度上,不断提升品种和策略的丰富性。结合自身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围绕“全周期、多策略、多品种”持续投入研究力量,储备更多低相关策略实现超额收益来源多元化,对基本面因子和另类因子进行深入研究。

  在深度上,着眼全流程的系统化、精细化。国内量化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除对智力和算力的高投入之外,更考验量化机构全方位的能力,不断优化投资流程、运营服务、客户沟通、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