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1日电,4天会期,深入的交流和丰富的活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线下参会……热烈坦诚的思想激荡中,团结合作发展的共识在凝聚,携手共克时艰的力量在积蓄。中国博鳌,再一次向世界传递强劲的信心和希望。
“当前,跨境支付价格很高,在跨境支付上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地方。”3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对跨境支付提出意见。李波表示:“为了改善跨境支付和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合作。”
“技术肯定会改变金融行业,但不会改变金融本身。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这样的话我们才可能找到潜在的风险,并推动金融的数字化。”3月3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
3月31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数字货币的定义不要“唯我独尊”,也不要着急想“赢者通吃”。到目前为止,每隔三到五年,技术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局面产生大的变化,这是数字时代的特点。
3月31日,匈牙利央行行长毛托尔奇·捷尔吉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我们看到很多全球央行正在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初期的实验需要稳步推进。数字货币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建议要加强数字货币监管。”
3月31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要加快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是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监管缺失会加剧非理性的市场行为。
3月29日下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国跃参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办的“清洁能源的未来”分论坛上表示,现在清洁低碳发展是社会的共识,特别是中国政府明确“双碳”目标以后,中国说到做到,做的比说的还好,所以这几年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结构、优势都充分的体现出来。
“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颁布实施,在数字化引领下,能源行业更多新兴的细分领域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心脏,承担了调节作用,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大赛道。”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美克生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魏琼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在数字金融时代,监管理念、监管技术和监管能力必须要及时跟上,才能确保金融创新,不会以危害金融稳定为代价。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数字技术改变了金融服务的业态场景和方式,但金融的本质没有改变。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仲3月3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就像一艘大船,数据和技术是引擎,ESG和价值观则是方向舵。
新能源、新技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关注的重点议题。与会嘉宾认为,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共识,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ESG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在积极寻求ESG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仍然面临ESG战略实施不顺畅、成果评估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
3月30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世界能源大变局”分论坛表示,大规模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自主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全球的协同性,这样才能降低能源危机带来的诸多影响。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的主旨演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科伊舍巴耶夫、蒙古国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呼日勒巴特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等理事会成员、论坛咨询委员会和战略合作伙伴代表。
3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全球经济依然面临不确定性。2023年,预计全球经济仍将面临困难,增长可能会低于3%,政策选择愈发艰难。亚洲依然是增长动力源,中国和印度将会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半,但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合作、团结犹如灯塔,指引着全球经济破浪前行、克服挑战。
3月30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论坛上发言时表示,近期,美欧银行业发生小型银行危机。近期,瑞银收购瑞信,这对整个金融系统有稳定的作用。
3月30日下午,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国际ESG披露标准即将发布,大型企业要留意ESG披露的变化趋势,尽量按照国际标准披露非财务的报告。她还提到,港交所预计将于两周后就港版的ESG披露标准进行市场咨询。
3月30日下午,香港交易所董事会主席史美伦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ESG 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上表示,互联互通机制会继续扩大,互联互通“货架”将增加更多的产品。今年还会推出“互换通”,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3月30日下午,香港交易所董事会主席史美伦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ESG 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上表示,港交所主要从三个维度推动ESG相关工作。
今天(3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开幕式。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大棒”政策。碳价或者碳税属于“大棒”,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如何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促进碳市场建设?”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论坛上,与会人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进入新阶段。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专门设置了“推进数字经济”主题论坛,为政府和企业搭建对话平台。“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机会。”多位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嘉宾在论坛上表示。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分论坛。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分享中提到,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就在于电力能源零碳化,储能和绿氢构筑了未来清洁能源的基石。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分论坛。三一集团董事、执行总裁、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福贵表示,氢能应该是碳中和最终解决方案,有信心在3年内使绿氢的生产成本能跟传统能源竞争。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从2015年年会期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到2021年年会将“一带一路”写入年会主题,博鳌亚洲论坛坚定地向世界传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清晰信号,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不竭动力。
3月29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碳价或者碳税属于“大棒”,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是激励机制上的“胡萝卜”。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 在车外通过智能钥匙或手机App遥控车辆,实现智慧泊车;借助超视觉夜拍系统,手机在夜间也能拍摄出高度优化的照片……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通往主会场沿路展示的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的产品,不时吸引嘉宾驻足。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 阳春三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如约而至。数千名海内外嘉宾在椰风春雨中,共商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大计。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推进数字经济”分论坛上表示,据国际电联的判断,6G技术会在2030年左右会商用。中国对6G的发展持开放的态度,希望全球各方面的人士和企业,秉持合作共赢,共同来贡献力量,推动6G技术发展,为世界移动通信贡献力量。
3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通胀、滞胀与加息:钢丝上的舞蹈”分论坛上谈到未来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时,他认为是极小概率。“究其原因,世界上高增长和低通胀组合的情况,一定是技术进步加上经济的交融以及交易成本极低的情况。我有信心未来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3月29日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国有企业将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变化,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主动塑造促进企业发展、催生企业活力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社会生态。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第二场海南主题分论坛——第三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博鳌举行。论坛上,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国香港特区、阿联酋杰贝阿里自由区、韩国济州国际自由城、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科特迪瓦圣佩德罗自贸区等部分国际自贸区及福建、辽宁、浙江、河南、重庆等国内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同发起《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倡议》。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科技竞争与合作”分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在论坛上谈到,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一共经历过五次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推进数字经济”分论坛上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在初期的时候,要秉持审慎、包容的态度,在看不清的情况下宁愿“让子弹飞一飞”。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的“企业的 ESG 成果测定”分论坛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华岗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是理念、意识、行动,必须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围绕“绿色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兴起”等话题发表观点。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推进数字经济”分论坛上表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把握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基础。做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数字产业化,三是产业数字化。
3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正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让政府和企业都能够更好地、最大力度地发挥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支持企业既朝着绿色转型的目标推进,也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 碧海银沙伴椰林,仲春时节的海滨小镇博鳌再次开启“博鳌时间”。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正在这里召开。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推进数字经济”分论坛上表示,5G的红利不是近入尾声,而是刚刚开始。
3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通胀、滞胀与加息:钢丝上的舞蹈”分论坛上表示,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在2022年太激进了,到现在这个步伐将有望停止。他解释称:第一,在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出现风险后,当前的世界金融稳定性尤为重要。第二点是美联储没有空间再加息了,美联储这轮的加息应该要结束。
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我国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城镇化仍在推进,既要发展绿色产业,更要推进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
3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稳妥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握好其和发展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立足我国能源的资源禀赋,统筹把握好破与立的持续节奏和力度,持续调整能源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在推进减碳减排的过程中,“价格工具”和非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是完全分开的,在多目标多任务情况下,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寻求目标与工具的协调。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金融机构做到自身低碳运营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帮助投资、信贷及其他金融活动支持对象向零碳前进,实现零碳发展。此外,碳市场和碳市场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是金融界非常擅长的一个领域,金融机构应该提供助力,把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
3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发言时表示,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了一些挫折与曲折,但大趋势还是在曲折中整体前行,未来还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快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也在不断深化,所有这一切都是积极乐观的,都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创造新的条件,注入新的动力。
3月2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办“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协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如何合理进行上下游布局,寻找产业链供应链‘最优解’”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人士认为,在亚洲产业链重构和韧性问题上,亚洲应该抓住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机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共同市场。
为期4天的“博鳌时间”来了,今年将传递怎样的“博鳌声音”?结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及大会议程,上证报梳理出了年会四大主要看点。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8日电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发布会上说,不确定性突出,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供一个平台,与会各方就相关问题进行开放包容的讨论,共同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探寻确定性”。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发布会上表示,放眼世界,不确定性突出,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在这一背景下,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政策,各自发展进程和相互间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拉开帷幕。在当日下午举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我不认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中国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头衔,中国依然是最主要的世界制造业枢纽。中国产业的升级和创新的步伐,是无法阻挡的。”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拉开帷幕。在当日下午举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论坛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表示,近两三年来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的新形势和变化。
3月28日,普华永道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发布《第26期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内地CEO远比全球同行乐观,有42%的中国内地CEO对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怀有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3月28日至3月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毕马威中国将受邀出席年会。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认为,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各方应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平台,加快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发表了《不确定世界中的亚洲力量》的署名文章。周小川表示,随着中国疫情呈现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和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生产、消费和对外经贸活动回归常态,中国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亚洲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2022年,全球前十大电商销售额的国家排名中,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列第一、三、六、七、九位。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3年度报告﹣亚洲发展融资:政府社会共行动》正式发布,报告呼吁公共和私营部门采取共同行动,不遗余力地促进发展融资,维护国际社会团结并弥合分歧,推动世界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亚洲经济体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上具有可持续性和韧性。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亚洲金融融合加深,帮助提升了区内经济体抵御国际资本流动负面冲击的能力。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共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和170多家新闻机构的逾1100名媒体记者参加。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日元和人民币分别以2.88%和2.15%的占比居全球主要货币国际支付金额的第四位和第五位。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启。当日,《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发布。报告称,2023年,在世界经济放缓和全球化遭遇碎片化风险的大背景下,预计亚洲经济整体复苏步伐继续推进,区域生产、贸易、投资一体化和金融融合进程将加快,亚洲将把握好全球经济治理的“亚洲时刻”。
博鳌时间,如期而至。3月28日至31日,四海宾朋将聚首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为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的世界发展大计把脉寻方。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7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3月30日应邀出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目前,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正有序推进。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1-38967777 转新媒体部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东园路18号 邮编:200120 E-MAIL:webmaster@cnstock.com 投诉、举报电话:021-3896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