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看不见”的基金经理这一现象,原因有三:第一,一些人可能因合规层面的规定无法被登记为基金经理,需要合作的私募找另一位基金经理“挂名”;第二,小私募为快速扩张规模,找到相对有名气的基金经理合作;第三,部分量化私募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为规避不确定性,会将相关人员先行放置在关联公司,尽可能隐藏其个人信息。
今年3月,中量投资产的一纸解聘公告,将其与基金经理汪沛的纠纷拉入大众视野中。
微信公众号 05-10 10:25
中量投资产与旗下原基金经理汪沛的纷争,将基金经理“挂职”这一私募业的“灰色地带”暴露在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