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仙游仙作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0年第3季度)》近日发布。据悉,为促进仙作产业发展,推动品牌建设,2019年10月,“仙作”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产业新锐行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已成功发布四期报告。
这就是黑河!
1月6日上午,《新华·仙游仙作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0年第3季度)》正式发布。报告从产业、品牌、潜力三个视角,综合评估仙作产业发展水平,可为主管部门、生产者、交易商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引领仙作产业创新,助力仙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5日,第37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盛装启幕。今世缘的企业文化冰雕亮相中国·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实施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项目481 起、4138人次。入境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和50.4%,年均增长38%和43%。
甘肃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具有生产优质特色蜜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甘肃最大的厚皮甜瓜产地,也是全国蜜瓜的主要产区。
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石墙红瓦,再加上陶艺坊、书房等点缀其间,更增一份古朴幽雅。这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等闲谷艺术小镇。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废弃粮仓,现在已经成为集研学旅游、文化创作、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研学游基地,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九曲黄河在河南兰考拐了最后一道弯。曾几何时,“风沙、内涝、盐碱”成为长期制约兰考经济发展的“三害”。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的事迹感人至深。而今,在焦裕禄治理过的土地上,兰考人民推进生态与特色产业和谐发展,脱贫致富,交上了一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一辆无人驾驶的电动公交车自动停进了站台,乘客上车后自动关门发车,路上遇到行人或车辆,它会自动加速、刹车,或是变道避让。这是位于黄河南岸的河南省郑州市智能公交车的示范线路,大约有20辆宇通客车公司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已经在郑州投入常态化运营。而近日,郑州市正式宣布其城市大脑118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郑州成为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成为一座有“大脑”的城市。
1200年前,一群蒙古羊从蒙古高原一路迁徙南下,在陇东黄土高原辽阔的天然牧场中“安营扎寨”,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滩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声名显赫又风味独具的种群。
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翟嵩峰介绍,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如今,原来手动的老设备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而新的水源改造工程正在推动人民胜利渠焕发新的活力。
尘肺病,是职业病中的“高危杀手”,我国上百万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占比90%。因患病后呼吸困难痛苦无比,只能整日跪在床上缓解痛苦,尘肺患者被称为“跪着呼吸的人”。
“空气和水的质量是吸引天鹅最重要的条件。”70多岁的河南三门峡市北营村村民纪征群做了12年的黄河湿地管理员,专门负责看护天鹅。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三门峡市的天鹅数量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只、数百只,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只,成了名副其实的“天鹅之城”。同时,绿色发展也为“天鹅之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环县羊肉“乘风破浪”出行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自1997年建校以来,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类人才8万余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美长白山总有太多喜人的故事,12月16日,又传喜讯!
横穿秦岭打通一条近百公里的隧洞,将长江支流的汉江水引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让长江、黄河在这里实现真正的“握手”。这项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后,将可基本满足西安、宝鸡等5个大中城市、11个县级城市,4个工业园区的用水需要,惠及数千万群众,同时可增加渭河生态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不畏严寒、笑傲冰雪的黑龙江人,又撬动起一座“金山银山”——寒区试车。
“公公去世前一再叮嘱我,一定要讲好南泥湾故事,把‘南泥湾精神’发扬下去,传家宝不能丢。”在南泥湾生活了60多年的侯秀珍老人每每讲起南泥湾大生产的事迹,就抑制不住地激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更需要我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好江南”。
近年来,黑河寒区试车产业蓬勃发展,在黑河试车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黑河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城市功能,成为全国寒区汽车试验优选地,承担了全国80%以上寒区汽车测试工作量。黑河将“寒冰场”融化成“热产业”,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于2019年12月20日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并于2020年1月14日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