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吉利全球商业版图的“秘钥”

2020-06-15 20:51:07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

  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掀开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十年之后,吉沃融合发展已硕果累累,该事件不仅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海外并购的经典案例,更为海内外许许多多践行全球化发展之路的企业,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吉利频频被纳入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关注视野,业界与学界围绕吉利在全球化发展之路上的管理架构、整合模式、文化融合等领域,已然衍生出一批研究成果,十年间所积淀的商业智慧,成为用之不竭的宝库。

  今年6月,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全球化发展之路》。其中,与会专家特别提到了吉利在构建企业文化与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创新经验。而这些,无疑是打开吉利全球商业版图的关键秘钥。

  一、打破“七七定律”

  2010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约收购沃尔沃汽车100%股权。彼时,海内外尚有一部分舆论对于这起在当初看来“门第悬殊”的牵手并不看好。

  然而十年过去,吉利始终秉持初心,一路高歌猛进,用不凡成绩回应了当年的质疑声音。

  2009年,沃尔沃的销售收入为957亿瑞典克朗,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2741.2亿瑞典克朗。而吉利的销售收入则从2009年的140.7亿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974亿人民币。

  此外,吉利和沃尔沃在2017年共同成立领克合资公司,在此后三年时间中,领克销量超过27万台,不仅在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市场稳操胜券,更成为引领汽车文化潮流的象征。

  实际上,在吉利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不仅推动了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复兴和持续发展,还实现了吉利汽车与伦敦电动汽车、宝腾汽车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并携手戴姆勒集团展开深度合作。

  如今,在吉利的全球商业版图中,通过与合作伙伴开放创新、融合成就,已经产生令人惊喜的商业裂变与蝶变效应。

  在国际并购案例中,存在“七七定律”:即有70%的并购都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而其中还有70%的原因是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失败。由此可见,企业之间的商业并购,是比较简单的,但要想真正实现文化融合,难度是很大的。

  而纵观吉利这十年的全球化之路,打破“七七定律”的商业密码是什么?

  二、开启文化秘钥

  以吉利与沃尔沃文化融合为例,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魏梅认为,成功构建全球型企业文化是关键“密码”之一。

  “所谓全球性企业文化就是不分肤色、语言、国家、成长背景,大家都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的情况下,为了追求一个商业利益形成一个团队,为如何实现一个共同的商业目标而努力。一个共同的商业价值把双方连接在一起。”魏梅说。

  如何做到文化包容?全球型企业文化又将如何反哺长远发展?

  费孝通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也是吉利一直倡导且践行的企业文化理念。

  举例来说,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初期,“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包容理念,不仅在短时间内消除了双方的文化隔阂,更成为日后融合协作的重要一环。在实践层面,沃尔沃的管理层和位于欧洲的两家工厂均得以保留,与沃尔沃相关的价值链、供应商和经销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正因如此,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协同发展,得到了包括瑞典政府、沃尔沃汽车内部员工、工会、管理层的信任,做到了既遵守瑞典的法律,又遵守中国的法律,既保护沃尔沃汽车的利益,又保护吉利的利益。

  2012年,吉利成立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提出全球型企业文化。在全球共识的大框架下,如何结合不同品牌的历史定位、不同国家的文化认知,开展因地制宜的跨文化沟通与融合,成为解开一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的秘钥。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李稻葵评论称:“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这十年,最大的成功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将两种不同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既加快了吉利的发展,又释放了沃尔沃的能力,让飞毛腿可以撒开丫子跑。”

  三、打造人才森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对人才的渴求是古往今来管理者的心声。如今,中国企业家的此般心绪不改,但又被注入了现代商业社会的更多智慧和情怀。

  实际上,吉利对于人才和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1997年,吉利在进入汽车产业的同时就创办了第一所学校。业界有云: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23年来,吉利在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专家培育、产教协同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创办了北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

  在构建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中,吉利也身先士卒,从2015年开始聚焦业务发展需求,建立了领导力学院、质量学院、品质经营学院、领创研发学院等18个学院和4个实体校区,人才赋能覆盖了研发、制造、质量、采购、营销、信息化等各领域。

  对此,吉利提出“构建人才森林生态”的理念。换言之,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并提供良好的阳光雨露环境,使其扎根吉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

  四、奔向全球化未来

  在吉利的全球化战略中,人才更是占据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如果人才没有全球化,企业就无法实现全球化。目前,通过并购融合,吉利已经吸引了大批全球高端研发及管理人才。在吉利控股集团中,共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5万名外籍员工,占比达42%。

  对此,魏梅举了一个例子:彼得·霍布里,一位从业50年的汽车行业大师级人物,也是管理型的人才。他之前曾担任沃尔沃汽车的设计总监,福特收购沃尔沃后,又成为福特豪华车集团设计总负责人。

  彼得·霍布里加盟吉利后,率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国际团队,为吉利打造出了独具吉利特色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包括博瑞、博越、帝豪GL在内的新车型的设计中,无不体现出中国元素与国际审美完美结合,饱受赞誉。

  “我们可以看到,‘尊重、适应、包容、融合’的全球型企业文化,为全球人才的融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魏梅说。

  而正是通过共赢、共享、共生、共融的人才森林生态圈的构建,吉利才实现对全球人才的集聚,在“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人力资源理念的指引下,打造更具吉利特色、更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人才梯队结构,助力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2020年,吉利人才队伍进入快速转型期,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轨道卫星等领域对于数字化、高精尖人才需求规模近1000人,同比增长超过40%。

  如今,“深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不同理念正在对冲过程中,如何在理念的张力之间找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每一个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对于全球汽车业而言,疫情冲击、主要区域市场下行压力加大、新技术浪潮方兴未艾,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相叠加,带来了数不尽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情况下,2020年2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从而强化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可以说,这既是双方多年密切合作之“小势”而为,更是应汽车行业整体变革突破之“大势”而为。对此,有理由相信,吉利全球化发展之路上的商业秘钥还将不断发挥功用,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其智慧宝藏还将不断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