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荣耀 百年献礼:开通运营十周年,京沪高铁尽展风采

2021-05-11 15:17:35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作者:

  在第五个“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携手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东方网、东方卫视、哔哩哔哩等推出的一系列活动在上海启动。其中由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国图片集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推出的《十年荣耀 百年献礼-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周年展览》完美亮相2021中国品牌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周年。展览通过“标志性工程”“十年精彩”“工作者风采”“路短情长”四部分呈现了京沪高铁10年的奋斗历程。

  京沪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全线纵贯京、津、冀、鲁、皖、苏、沪七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318公里,设24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2008年4月18日正线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2020年1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1年3月底,京沪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3亿人次。十年来,京沪高铁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坚持“示范引领”高标定位,用贴心、耐心、爱心做好旅客服务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级管理者精心组织管好用好京沪高速铁路,确保了持续安全稳定高效运营,努力把京沪高铁建设成了中国高铁标准示范线。十年荣耀,百年献礼。京沪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铁路人听党话、跟党走,秉承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写照。

  以下是展览全貌:

  第一部分:标志性工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强劲吹拂中,我国东部京、津、冀、鲁、皖、苏、沪四省三市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创造了全国4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既有京沪铁路客货混行,不能满足沿线人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打通交通运输瓶颈迫在眉睫。经过多年、多轮严格谨慎的论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科学决策——建设京沪高速铁路。13万建设大军投身京沪高铁工程建设,多点开工、夜以继日,开启了我国高铁建设的新时代。

  面对高速铁路建设这个“新课题”,京沪高铁设计者们统筹规划城市交通和铁路建设,构建了基于铁路大型客站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与设计技术,实现了高铁、地铁、公交等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提高了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京沪高铁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发展和其他铁路客运网络。以北京南站、天津西站、济南西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高铁车站拔地而起,成为了沿线城市新地标。

  京沪高铁桥梁的比例达到线路长度的80%以上,建设者们设计施工了包括“桁架钢梁、系杆拱桥、道岔梁、空间框构”等多种桥型结构,研究解决了在温度场、风场环境下车辆、线路、桥梁之间关系问题,以及高速状态下结构变形问题等关键技术,使用了大量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让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为代表的高铁桥梁成为京沪高铁施工建设的亮点。

  2016年1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京沪高铁工程建设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率先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此后,复兴号列车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16辆复兴号长编组列车上线运行等重大项目都率先在京沪高铁开展。2021年7月1日前,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也将在京沪高铁投放,“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复兴号出行的快捷、舒适与温馨。

  京沪高铁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荣获国际桥梁界最高荣誉“乔治-理查德森大奖”。(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第二部分:十年精彩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京沪高铁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梦想和期待。京沪高铁人重任在肩,使命神圣。全体建设者和管理者乘胜前进,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条示范引领、百年不朽、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在这里创造的“中国标准”、“中国速度”、“中国成就”不仅为国人自豪,更让世界赞叹。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京沪两地旅客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2013年2月25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打造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2013年2月28日,京沪高铁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2014年,京沪高铁年运送旅客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首次实现利润22.68亿元,开创了中国高铁投产运营三年就实现盈利的先河。2015年,“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同年9月21日,京沪高铁列车实现350公里达速运行。2019年11月,京沪高铁试行电子客票服务,人民群众“一证在手、出行无忧”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高铁第一股”,率先迈出了铁路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股份化改革步伐。2020年12月,京沪高铁试点推出“静音车厢”服务,党中央关于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得到切实贯彻。

  202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将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京沪高铁的十年精彩之路,正是中国高铁事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十年飞速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工作者风采

  京沪高铁是一条全天候工作运转、24小时不停歇的高速铁路。为了保证旅客安全、快捷、温馨、舒适出行,各系统、各工种的铁路职工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施工建设、客运服务、设备运维、调度指挥、安全保障的各条战线上,建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创造了贴心、细心、舒心的优质服务标准……

  京沪高铁的一天,是从凌晨的高铁夜间“天窗”开始的。所谓“天窗”,指的是京沪高铁设备夜间维修养护的时间,每天完成旅客运输任务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的职工们都要利用宝贵的检修时间进行上线作业,检查线路设备状态,动车段的“高铁医生”也来到检修库内检查动车组状态,高铁司机驾驶凌晨首趟动检车开道检查。他们在星空映照下开展精检细修,在漫漫黑夜里抒写奋斗篇章,正是有了守护旅客出行的幕后英雄们,京沪高铁才取得了安全运营3600天(注:数据截至2021年5月8日)的优质成绩。

  作为服务旅客的窗口,铁路客运人员用甜美笑容温暖旅途,用专业服务守护平安。在京沪高铁沿线,北京南站“润秋爱心服务组”、天津西站“高铁雷锋班”、济南西站“泉馨驿站”、曲阜东站“仁爱之旅,和谐家园”、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常州北站“常悦580”雷锋服务台、上海虹桥“心尚雷锋服务站”、高铁列车“海之情”和“西子号”等一批服务品牌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了优质服务,彰显了铁路人的大爱无疆。

  第四部分:路短情长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1318公里的跨越,京沪高铁见证着时代的巨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美好的出行方式,让“千里京沪一日还”成为现实。开通运营10年来,京沪高铁连接沿线四省三市,成为一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线。

  开通运营10年来,京沪高铁推动了沿线区域城镇化的进程,为沿线区域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了沿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还显著带动了沿线旅游业发展,现在车站周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城区、开发区在沿线汇聚。

  在京沪高铁线路上,十年间发生了许多感人动人的美好故事,见证了许多美丽精彩的真情瞬间。青年伴侣的浓浓爱情在这里萌发,铁路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在这里挥洒,千万旅客对京沪高铁的热爱在这里体现,人民群众深切的家国情怀在这里升华。

  在京沪高铁始发站北京南站的润秋爱心服务组旅客留言簿上,有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爱太深,旅途太短,愿你们的精神能代代相传,把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擦得更耀眼”。路短情长,京沪高铁初心不改,与您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