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法庭”闪亮羌塘草原

2021-02-11 17:50:50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拉萨2月11日电 高原一夜风。太阳出来后,风止了,天更蓝了,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穿上法官制服,别好法徽,开上挂着国徽的车,向草原进发。

  这辆车,再加上这两位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人民法院法官,组成了羌塘草原上亮眼的“流动法庭”。

  草原辽阔,道路蜿蜒。车辆翻过高坡,跨过河流,来到了尼玛县一处名为“小康新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尼玛县地处羌塘草原腹地,高寒缺氧,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由于牧民居住分散,出行不便,“流动法庭”便派上了大用场。

  车未停稳,牧民们已经在一处小广场上聚集了。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从车上抬下一张折叠桌,拿下两张简易凳,再加上几摞法律书籍,宣讲台就这么收拾停当。

  “马上要过年了,今天来主要是给大家进行一些普法宣传,顺便再看看有没有邻里矛盾纠纷需要化解。”拉姆曲珍几句话说完了开场白。

  “这段时间,电信诈骗的案件开始增多,给大家提个醒,不熟悉的人不要转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跟村干部多沟通。”拉姆曲珍说。

  “第二个问题是,春节和藏历新年临近,大家借钱、还钱的情况多了起来,提醒大家不要像原来那样只是口头约定,还是要打借条、打收据,免得以后产生纠纷。”拉姆曲珍接着说。

  拉姆曲珍宣讲完,轮到洛桑曲珍登场。她扬了扬手里的红色民法典:“民法典已经开始实行了,将会全面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说,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可以退款。再比如,网贷被‘套路’也不用怕了,民法典明令禁止高利放贷。”

  例行的普法活动结束后,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开始给牧民分发法律读物。正忙碌间,索丹拉着丈夫白朗过来了,一见到法官,还没说话,眼圈先红了:“法官,我要打官司。”

  拉姆曲珍赶紧拉着两口子找地方坐了下来,一问才明白,原来索丹抱怨白朗爱喝酒,不干家务活,“我想离婚,日子过不下去了”。

  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心中有数了。她俩先仔细听了夫妻双方的陈述,再从法律入手,条分缕析,认真帮索丹两口子调解纠纷。在两位法官的耐心劝说下,不一会儿索丹的脸上就有了笑容。等到两个人手拉手离开时,索丹看起来一身轻松。

  类似的事情,两位法官已经不知道处理了多少次。“处理家庭纠纷还比较容易,最难处理的是民间借贷。有的牧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借款也相对随意,大多是口头协定,不好认定借贷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就会复杂些。有些还需要现场开庭审理,出具审判书等法律文件。”洛桑曲珍说。

  “流动法庭”在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的羌塘草原上流动,满足了人们的司法需求,也让法治的思维一点一滴渗入牧民的心里。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装处处长普琼扎西介绍,2009年以来,全区基层法院全面启动了“车载流动法庭”民生工程,“有了‘车载流动法庭’后,可以更好为群众答疑解惑,及时化解矛盾,就地法治宣传,构建更高效的司法便民体系。”

  那曲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负责人邢佑行介绍,“十三五”期间,那曲市40余辆车载流动法庭行驶里程达110余万公里,现场答疑33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现场开庭16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430余次。

  “十年前‘马背法庭’活跃在羌塘草原上,马背上驮着审理案件所需的法官袍、文案、法槌,书记员跟法官跟在马后面跑。”洛桑曲珍说,“如今,‘马背上的法庭’已经变为‘车轮上的法庭’,但司法为民的真谛,一直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