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铁三代”火车司机一家的除夕

2021-02-11 18:36:46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郑州2月11日电 除夕晚,高铁司机郭洪涛依旧驾驶高铁开往武汉。但这个除夕有点不同,今夜在驾驶室,值乘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儿子,24岁的郭宇朔,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准火车司机”。

  时光带走青春,沉淀下责任。50多年来,一家三代人同在驾驶室,同跑一条京广线,他们见证了时代的恢宏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未来,他们依然坚定,充满希望。

  “终于和爸爸一起过除夕了”

  郭宇朔儿时对父亲的印象都留在了家长会前和老师的对话里,“你爸呢?”“跑车去了。”

  “跑车去了”是这个家庭的传承。今年78岁的郭群林是这个家庭第一代“跑车的”,他曾值乘郑州至信阳的乘务任务。

  20世纪60年代,火车不仅有司机,还有司炉,从郑州跑到信阳至少要烧8吨煤,过隧道时浓烟会把他们的脸熏黑。“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拾碳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郭群林打趣说。

  子承父业,退伍后的郭洪涛进入郑州机务段,1997年起,他开始担任客运火车司机。那时,中国铁路刚刚开启大提速的步伐,郭洪涛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经过层层选拔,他到了当时郑州局成立的长交路轮乘模式的快速机车队“京武快车队”,主要承担郑州至武昌的快速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我们当时跑的车调度优先级别高,速度快,和其他的车都不一样。”郭洪涛说,“这样的职业荣誉感是强烈的。”

  1997年,郭宇朔出生。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和他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只是在和小朋友们分享父亲带回来的鸭脖、热干面时,他才感觉“可骄傲了”。2020年,郭宇朔从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来到了郑州机务段,并被选拔成为国铁郑州局集团动车组副司机。

  没有预先的安排,他惊讶地发现,除夕那天自己和父亲排到了一起值乘同一动车组,开往武汉。“这种感觉挺神奇的,和爸爸一起跑我们家跑了三代人的线。”郭宇朔说,“无论如何,今年除夕能和爸爸在一起过了。”

  一个家庭,一部铁路发展史

  50多年来,这个“铁三代”家庭始终与中国铁路最先进的动力同行。

  “别看蒸汽机车容易熏黑脸,‘人民’可是那个年代的‘蒸汽客运之王’。”郭群林说,他值乘的人民型蒸汽机车1958年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共制造258台,是那个时代我国客运列车的主力型号。郭群林还曾值乘北京型、东风3型、东风4型等内燃机车。直到他退休,郑州至武汉一趟列车运行时间最快为7个半小时左右。

  从小和火车打交道的郭洪涛是这个家庭现在的“中流砥柱”,而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中国铁路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写照。

  “从蒸汽,到内燃,到电力,到动车组,从东风4型、韶山8型,到和谐型电力机车、‘复兴号’动车组,我都有幸驾驶过。”言谈沉稳的郭洪涛不仅是称职的铁路司机,更是地道的“火车迷”,即便一些不常见的车型,其动力、指数、性能,他都信手拈来。

  从业34年,安全驾驶290多万公里,郭洪涛说,从郑州到武汉早已提速到2小时之内,变化的不仅仅是车型,铁轨、站台,一路的风景都在变化。“这就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确实是赶上了好时代,关于铁路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着。”郭洪涛说。

  不过即使是从小耳濡目染,郭宇朔第一天到高铁驾驶室里,依然还是“一脸懵”。

  “我跟了三趟车,才听清司机在交接班的一两分钟里说的啥。司机号、车次、制动、升弓,一连串下来跟说快板一样。”郭宇朔说,他刚刚跟车两万公里,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未来一定会更好”

  说起铁路,这个家庭总是洋溢着自豪。

  人生中的前23年,郭宇朔的春节都是和母亲郝满玲一起过的。今年,不想错过团聚的母亲,买好车票、乘车,为的就是能与丈夫、儿子在站台上短暂的团圆片刻。

  “吃口饺子,合个影,视频和爷爷拜个年,就是过年了。”郝满玲笑着说。历经了这么多年的聚少离多,她依然在用行动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如今还有儿子。

  小学中学的时候,郭宇朔对于人生有很多想法和计划,面容清秀的他一度想去当演员,他也爱绘画,喜欢和朋友们去写生。高考前,一番和父亲的促膝谈心,让他选择了追随父亲的脚步。

  “我就这一个儿子,我当然希望他越来越好。”郭洪涛说,“亲历了铁路的发展,就会更看好这个职业,中国铁路未来一定会更好。”

  一旁穿着笔挺司机制服的郭宇朔点点头,满脸都是对职业的自豪。“走进驾驶室的一刻,团聚时见不到父亲的遗憾都释然了。”他说,“驾驶室后是1000多名旅客,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身处其中才真正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