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7日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204.68点

2022-12-01 11:30:09 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作者:王诗韡

  SHPGX导读:11月30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显示,11月21日-27日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204.68,环比上涨3.60%,同比下降12.59%。

  11月30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显示,11月21日-27日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204.68,环比上涨3.60%,同比下降12.59%。

  上周,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后震荡回落。供应端,美国本土48州天然气周度总产量继续上涨,来到每日1015亿立方英尺以上,是近年来的高位,同比增长超5%。近期活跃天然气钻机数量减少两台,但继续保持两年来的高位。需求端,居民/商业用气量连续第二周出现增幅,发电用气量也小幅上升,带动总消费量上行;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Sabine Pass虽被监管机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升级设备,但数据监测显示该液化设施的产量目前处于历史高位,超每日50亿立方英尺;Corpus Christ液化设施产量出现明显下滑,但Cameron以及Cove Point液化设施产量均有小幅增长,使得美国本土总产量维持在每日120亿立方英尺以上。库存方面,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四发布的相对滞后的数据显示,周度库存减少800亿立方英尺,不及市场预期。较过去五年同期均值相比,目前库存减少仅约1.1%,基本面宽松。天气方面,上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天气预报显示,近期美国将面临较为强劲的寒潮,因此市场前半周上涨明显,涨幅超20%。另外,上周处于Bid Week,市场波动性增大,感恩节假期流动性的下降更是助推了波动性的增加。截至上周五,NYMEX天然气主力合约结算价格为每百万英热7.33美元。

  欧洲地区,天然气价格出现同样的冲高回落调整走势。供应端,北溪1线继续停产,其余俄罗斯供应量保持低位;非洲进口管道气流量基本恢复至先前水平。欧洲LNG进口量则继续保持高位,欧洲沿海等待卸货的船数较多。需求端,受气温影响,近期欧洲需求出现增速上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仍降幅较大。根据交易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以来欧洲天然气总需求降幅远远超过了欧盟所设定的减小15%的目标,减少了超25%。库存方面,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信息平台(GIE)的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地区储气库虽然已进入去库存周期,但整体库存量下降缓慢,目前仍达93.62%。近期整体基本面宽松的格局没有变化。上周,除降温预期外,俄罗斯可能降低乌克兰管道流量的消息也助推了价格的上涨。但后半周因无价格支撑,市场随即回调。截至上周五,TTF主力合约结算价为每兆瓦时129.323欧元(约合每百万英热38.94美元)。

  东北亚地区,因国际现货价格高企,加之疫情影响以及近阶段气温相对温和,我国用气需求有所抑制,近期进口LNG船货到岸量同比有明显下滑。根据中国天然气信息终端(E-Gas系统)发布的数据,上一日历周,我国进口LNG到岸量仅约为150万吨。因同为LNG主要进口地区的欧洲气价仍保持相对高位,且东北亚LNG现货到岸价格没有走出独立走势,价格依旧高企。根据交易中心监测,目前我国企业在实货市场成交较少,因此现阶段国际现货市场的高价并不能代表我国企业真实的LNG整体进口成本。且得益于包括三大油在内的进口商签订的大量中长期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加之大量相对低价的进口管道气,使得近阶段我国对高价现货LNG进口的需求极小,因此高价现货对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影响较小。截至本周二,由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评估发布的明年1月中国进口现货LNG到岸价格为每百万英热29.206美元。

  从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来看,上周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204.68点,近期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占进口体量绝大多数的中长协部分,定价所挂钩的国际原油价格在近一年中走出了一波牛市。而对于小部分的进口现货,因计价周期的缘故,目前的到岸价格指数中现货部分的定价周期主要在今年10月,该时间段内因现货价格高企,使得现货进口量萎缩明显。综合影响下,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近期波动较大。

  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编制由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合作完成,于2019年10月16日首次面世,以价格形式发布,自2020年9月23日起调整为以指数形式发布,该指数以2018年第一日历周为基期(当周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为2853元/吨,价格指数为100),综合反映上周我国LNG进口到岸的价格水平。这是对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定价体系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培育国内天然气定价基准,有利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及时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