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沪港通改游戏规则

2014-12-29 09:06:0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12月29日,据港媒消息,若非看好中国的证券市场大有可为,跨国投资银行不会将资源倾注于中国。瑞信大中华区副主席袁淑琴接受港媒专访时指,跨国投行看到的中国股市,是5年、10年后中国晋身全球最大经济实体所必须配备的一个有效率的证券市场。

  因经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QFII)」首宗买盘,获「QFII第一单」美誉的袁淑琴,是首批进入A股市场的外资参与者。

  A股佔全球市值 料2030年增2倍

  她接受香港经济日报独家专访时指,沪港通进一步凸显香港作为大中华窗口、桥梁的角色。沪港通让国际投行先在香港展开A股业务,及后再与内地平台互动,但亦强调眼光绝非只有香港,「我们看的市场不只是香港,而是大中华。」

  该行预测,至2030年,A股佔全球股市市值由现在约6.6%,增近两倍至近五分之一,日均成交达3,963亿美元(约2.47万亿元人民币)。袁淑琴指,沪港通的意义,在于令中国股票「游戏」改变,外资可进入的中国市场扩大了。

  「我们售卖的产品一夜之间加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由于我们售卖的产品大增,我们的客户群也就放大。」开放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她相信A股很快成为全球投资组合的必备部分。「当沪港通取得成功,MSCI、FTSE等国际指数已考虑将中国A股纳入,如此一来,就变成不只是某些人需要投资A股,而是一定要投资的一个全球证券布局。」

  势「走出去」 全球投资组合必备

  「大量资金会因沪港通流入大陆市场,若说会有牛市出现,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

  A股最大的牛市发生于1995至2000年,鸡犬皆升但亦乱作一团,券商挪用客户资金不时发生。袁淑琴进入A股市场时,正是股市最低迷时,经历过QFII推出、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上市公司披露、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等发展,她眼中的内地股市依然是「政策市」。

  她指出,「政策风险」更准确地说,是行业政策、监管政策风险。以前上市公司以龙头国企为主,「国企靠政策生活」,未来相信随着非国企、非龙头私营企业加入,行业政策风险将逐步减低。至于监管政策风险,最典型例子莫如中证监突然叫停或重启IPO(新股发行)。「中证监现在也在减少对市场干预,希望可更加市场主导,但这步伐有多快,还须拭目以待。」

  内地股市表现与经济发展「脱钩」,她分析原因,一是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代表性低,包括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企业,在股市便没有代表。其次,则是「IPO堰塞湖」问题长期困扰股市。

  袁淑琴2004年以首位境外投资银行代表身份进入中证监股票发审委,她表示,解决IPO难题还须大刀阔斧。「一定要是大改革,不可慢慢地、不可持续地管一些又不管一些。」「上市现在是筹资很重要的一条路,不可扼杀IPO市场,不应管制流量,应该监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