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6月底前医疗机构 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

2018-06-21 07:22:4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佳昕

  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正在进行时。

  6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主要举措,以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的进展情况。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自2017年4月在全国全面启动实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的电子化注册改革后,通过网上公开办事信息,网上办理注册登记,精简材料、环节,推动了审批服务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另外,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近日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在2018年6月底前,全国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同时,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继续优化医疗行业准入政策环境。

  医护注册告别手工操作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是保障医疗服务供给的核心资源。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医师339万名、护士380万名。

  记者了解到,此前医师、护士的注册,基本靠人工操作,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较大,且办理人若想咨询办理进度,只能通过电话。如西藏阿里地区的医师、护士想进行注册,就需要带着大量的材料去拉萨办理,费时费力。

  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委员高小俊看来,电子化注册的最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便利,二是便于监督,而“放管服”的目的也在于此。

  据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付强介绍,电子化注册系统由医师和护士个人端、医疗机构端、行政审批端和社会公示端四个端口组成。

  在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也为记者演示了后台的实时监测情况。记者注意到,在系统后台不仅能看到各省医师电子化注册的进度,通过大数据,还可了解不同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包括其基本信息、诊疗科目、地点、开展了哪些医疗技术。该医疗机构内所有的医师、外院医师在该院执业及该院医师在外院执业的情况均可一目了然的呈现。

  郭燕红认为,这加大了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为更好的制定政策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也对多机构执业提供了监管手段。她表示,将争取尽快将全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地图实现网上可查、可询。

  “电子化注册系统为编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其他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撑。”付强补充道。

  医师多点执业增长79%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一些公立大医院医师的多点执业地为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一些社会力量举办的民营医疗机构。

  郭燕红表示,这说明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实施与初衷相符。医师多点执业,是为了促进医师资源,特别是优质医师、专家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一方面可激发医师执业活力,另一方面可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通过让专家在多家机构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2017年2月,原国家卫计委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在医师多点执业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将医师注册地点由原来的医疗机构修改为主执业机构所在的省级或县级行政区域,从而实现所有医师一次注册在区域内有效。

  郭燕红表示,自区域注册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1万名医师进行了多机构执业,2017年比2016年增长了79%,且主要流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机构,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让大医院的专家看病,社会办医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简政放权方面,近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制定的《通知》指出,要优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或者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医疗消毒供应等服务。

  另外,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全面组织清理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两证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