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辉

  [ 在我国以银行、信托、保险(放心保)、证券、基金、期货为主体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期货业一直名列末位。而在发达国家,期货业被归为最核心的资本市场,如期货的高效定价功能,早已成为美国抢占能源、外汇等“战略高地”定价权制高点进而在全球呼风唤雨的利器 ]

  上周五即11月8日鸡蛋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后,今年以来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新上市品种达到6个,逼近前三年总共上市8个新品种的水平。而今年仅前8个月国内期货市场总的成交额就达到186万亿元(按单边计),超过去年创历史新高年度成交额纪录。

  不过,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159家期货公司在净资本同比增长18.39%的同时,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9.10%,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仅5.41%,跌至近五年来的低位。另外,传统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仍占营业收入七成的国内期货公司,今年上半年万分之0.223的手续费率水平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创下历史新低。

  作为衍生品市场体系乃至整个市场体系中的核心部件,国内期货市场近十年的持续繁荣,却掩盖不了期货业自我造血功能日益衰弱的尴尬处境。

  正当人们对于开放倒逼改革并催生出新的政策红利的讨论日益升温之时,如何建设创新型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期货业能否迎来新生,同样是一些业内专家、学者们正在思考的前沿话题。

  十年“期货红利”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承包责任制、90年代公司股份制、本世纪初加入WTO等系列标志性事件,铸就了当前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以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为主体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中,体量不大但“能量巨大”的期货业一直名列末位。而在国外,期货业被归为最核心的资本市场。比如期货的高效定价功能,早已成为美国抢占能源、外汇等“战略高地”定价权制高点进而在全球呼风唤雨的利器。即将完成的期货交易所ICE(洲际交易所)对老牌证券交易所NYSE Euronex的收购,也足以体现“高精尖”的期货市场高出其他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

  其实,仅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并在前十年一直背负“坏孩子”、“野孩子”骂名的中国期货市场,也只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正能量。

  源于初级农工业产品套期保值、对冲风险需要的中国期货市场,在上世纪末因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草莽式“庄家”横行,确实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早期曾怀抱理想的期货市场创业者及各类风云人物,如今也大多湮灭于历史车轮滚过的烟尘中。

  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之后,伴随着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及大宗商品“十年牛市”的到来,国内期货市场迎来“黄金十年”。在为铜、铝等行业保驾护航的同时,我国国民经济近十年来的快速增长也悄然享受着“期货红利”。

  “节约经济”下的期货红利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也是我国期货市场早期实践者的朱国华,在今年国庆节期间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长聊时,就曾提出表面上并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期货市场其实是一种更高效的“节约经济”的观点。

  过去大宗商品的交易依赖若干大贸易商的报价,有效的运输及仓储配置则可节省物流成本。而当高效且透明的期货价格成为权威性基准价格时,贸易模式便“异化”为“期货+现货升贴水”的点价模式,同时高库存成本的现货囤积也转为较低管理成本的期货“软储备”。

  况且,作为“试错经济”的期货,在未交割时仅涉及货币性质的试错,也避免了土地、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试错性投资时的浪费。

  期货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能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迅速恢复实体经济的增长,应与其以期货为代表的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大大缩短了过去库存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等中短期经济周期试错中的调整周期有关。

  传统的期货经济理论还认为,在一个交投活跃的期货市场上,众多投机者的参与分担了套保交易者的初级产品生产风险、终端需求风险,使实体经济运行更平稳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套保者的交易成本。

  期货红利还有三十年?

  然而,随着十年大宗商品牛市的式微,我国还能享受“期货红利”多久?

  朱国华认为,如能在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上取得突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可享受“期货红利”三十年。

  场内市场的期货仅是金字塔形衍生品市场体系中最顶层的那部分,但监管部门对最富创新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一直持谨慎态度,以至在地方“平台经济热”中涌现出的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均遭打压。

  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运成日前在参加“首届自贸区与大宗商品高峰论坛暨2013(第四届)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时就指出,场外市场的做市商模式、电子平台集中撮合模式以及分散交易等发展模式仍然在探索中,但“我们要更加宽容,增加对商品市场实验的容忍度”。他以美国的“黄石公园效应”为例,如果经常有小火灾发生,发生大火灾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黄运成还介绍,在美国上市的1808个商品期货合约中区域性合约占到92%,而总共仅有30多个上市期货合约的我国也应该朝多产业链的方向发展。

  而业内诟病最多的还是国内期货市场仍无处不在的管制影子。包括期货交易所设立的“垄断”,会员无权分享期货交易所营业利润的安排,甚至期货交易所也无自主上市新品种的权利。

  而行政管制的弱化甚至逐步消除,或将释放出无穷的“期货红利”。自我造血功能不强的期货公司,期待着IPO上市、统一结算制度的建立、境外经纪业务的开放,甚至允许银行直接控股期货公司以增强其资本实力。只有期货整个行业强大了,“期货红利”才能有效释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