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声音:百虑而一致

2019-07-22 08:49: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碧玉

  但凡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必定顺时应人,方能开辟出新天地并泽被后世。上交所设立科创板,从宣布到如今呱呱坠地,不过8个多月时间,如此神速高效,确乎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个资本市场新生儿背后,多少有识之士为其健康诞生鼓与呼?从惊呼到惊叹,从惊叹到惊诧,从惊诧到敬佩,这些民间声音,不仅有炽热的情感支持,而且还嵌入了实践者的理智建议。也许有些声音还稍许逆耳,但其本质是希望市场变得更好,可谓是“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有人说,A股的逻辑必须一路相随,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十余年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一直践行此理,他自称“微笑刺客”,仗剑资本江湖。曾经十多年的投行职业生涯,让王骥跃熟悉企业、市场和监管的方方面面。对他而言,投行的工作既是事业,也是爱好。

  2018年离开证券行业后,王骥跃尽管身处江湖之远,仍常怀庙堂之忧。“从业久了,清楚知道中国证券市场在基础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靠改革来改变。科创板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

  这一切都源自对资本市场的热爱。“希望市场变更好。”王骥跃语气斩钉截铁,“我以前一些同事不理解,觉得辞职了竟然还去看招股书、问询函回复。我对这个行业真心热爱,为了证券市场更好的发展,自然要为改革鼓与呼。不是做项目挣钱就完事了,还有点情怀的。科创板的推出,正好给这情怀以释放的机会。”

  从科创板提出至今,王骥跃一路跟踪研究,他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系列解读文章,占其公号原创文章近八成。这些关于科创板的文章,有案例、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彰显了一名“老投行”对资本市场长期、深入的观察,以及细致、深刻的见解。

  “微笑刺客”王骥跃带着满腹情怀,憧憬资本市场的春天,正如知名创投机构达晨财智的创始合伙人刘昼,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为资本市场输送新鲜血液的道路上。

  科创板的速度与力度,一直引刘昼惊叹不已,他用“超乎想象”、“前所未有”等词,来形容科创板带给他的震撼。刘昼印象最深的是,达晨在深圳创立之初,设立创业板的计划便已提上议程,但10年之后,创业板才终于照进现实。“这次科创板从提出到正式挂牌交易,用时不到一年。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证监会、上交所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刘昼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对创投行业是特大利好,资本市场又多了个退出的渠道。“市场上,每年投的项目有上万个,退出的就几百家。科创板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言是更加完善了,这不仅对创投好,对我们投的企业也是好事。”按照刘昼预测,科创板今年有望迎来100多家企业。

  十年前创业板开市之时,首批28家上市企业中,达晨独中三元。十年后的2019年,达晨在科创板的选秀场中依然一马当先。“下半年达晨还将有10-15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全年加起来至少20家!”刘昼信心满满。

  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高光过后,何去何从?

  刘昼习惯于历史中寻找对比的样本。“当年创业板集体挂牌的时候,市盈率达到上百倍,如今科创板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也就50多倍。从炒新的氛围来看,前期可能炒到百来倍左右。”

  但是考虑到创业板如今的平均市盈率也不过30倍左右,刘昼指出,科创板的市盈率未来重心可能下移。“从常理来说,新鲜市场存在溢价,但是未来市盈率可能会降下来。”

  对于二级市场的建议,刘昼认为,科创板于一般散户而言风险较大。“假如专业功底不是太强,建议散户少参与,如果一定要参与,最好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的方式。”

  有人倡导着理性投资,也有人则践行着理智建言。

  与此前相比,王骥跃现在的身份很独立。“我没有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没有利益牵涉,也就更能够独立地为改革提出建议。”在王骥跃的文章中,既有对证监会、交易所、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建议与呼吁,也有对市场其他声音的支持与批驳。

  今年3月,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名单出来后,市场普遍传出失望的声音,王骥跃反而觉得正常,于是迅速提笔写就了一篇《传闻终究不是现实,为上交所点赞》。而在受理名单出来之前,王骥跃就已写了一篇《首批科创板申请企业为何低调无闻》。在持续发声中,王骥跃不断阐释着他眼中的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

  王骥跃认为,注册制不能照搬照抄,再好的机制,也要考虑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否则适得其反。王骥跃郑重说道,“但我相信注册制试点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