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 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朱伟一

  美国政府不想对德意志银行下狠手,根本上还是为了自身利益。德国如今是欧盟的支柱,但如果德意志银行真受到重创而元气大伤,对国际金融不会是小震荡,而且势必会波及美国。柏林政府也会寻机报复,难免两败俱伤。

  美国监管机构在罚款方面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就德意志银行2006年至2007年不当出售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一案,美国司法部开出140亿美元罚单,德意志银行还价30亿美元,最后以72亿美元达成了协议:德意志银行缴纳31亿美元罚款,另外拿出41亿美元赔偿客户。这是美国司法部与单个机构就不当出售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误导投资者达成的罚金规模最大的和解协议。如此,德意志银行算是躲过了一劫。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了政府高抬贵手,不仅德国政府,甚至还有美国政府。

  对冲基金是德意志银行的重要客户,但关键时刻他们是靠不住的。德意志银行的一大业务是为对冲基金提供资金托管和结算服务。对冲基金不断买进卖出,交易量和交易额大得惊人,投资银行当可收取丰厚的佣金。可在美国政府宣布要对德意志银行罚款140亿美元后,投机者乘机做空德意志银行股票,结果德意志银行股价跳崖式猛跌。一批对冲基金甚至落井下石,停止了其在德意志银行的业务,理由是减低风险敞口。对冲基金明明知道,短期内德意志银行并没有违约的可能。2016年6月底,对冲基金在德意志银行处的资金为330亿欧元,德意志银行持有2230亿欧元的现金和主权债券的高流动性资产。而且,即便对冲基金完全停止其在德意志银行的业务,德意志银行也能支撑两到三个月。对冲基金之所以急于停止与德意志银行的业务,分明就是要制造困难,因为有些对冲基金已在做空德意志银行的股票。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恶意做空”:金融机构甲不仅做空金融机构乙的股票,前者不仅看跌后者的股票,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使后者跌势成真。

  德意志银行留出的用于诉讼赔偿的专款金额为55亿欧元,离140亿美元的金额相去甚远。如果德意志银行与德国商业银行合并,似乎也能节省一些开支。两家银行合并之后,可以共用一套信息技术系统,在增加营业网点的同时关闭一些营业网点。合并之后的开源节流无非三个途径:裁人、减少部门、共享信息技术。实际上,后两个途径也要裁人。但裁人是有限度的。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其实也已开始裁人,德国商业银行宣布将裁员9000多人,占其雇员的五分之一。德意志银行亚太分部也在裁人收缩。若是两家银行合并,裁人空间势必有限。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是德国最大的两家银行,眼下则是一对难兄难弟,过去五年中两家银行的市值分别减少了五分之三和一半。而同期内意大利银行市值只减少了15%。

  还有人支招,追讨公司高管的部分薪酬。据估算,德意志银行可得到15亿欧元现金,这还可减轻缴纳罚金的负担。但这种办法执行难度太高,且迄今成功案例甚少。

  比较而言,出售资产是融资筹款的好办法。德意志银行就出售了其在华夏银行中的19.99%的股份。对德意志银行试行压力测试的欧洲央行,对德意志银行呵护有加。2015年底是测试的交易结束日,当时出售华夏银行的交易还没有完成,欧洲央行还是网开一面,只是在脚注中加以说明。而西班牙银行Caixabnak完成了向其母公司出售26.5亿欧元的海外资产后,却不允许其将结果算入。欧洲央行如此厚待德意志银行,也是看在德国政府的面上:德国是欧洲央行的大股东!

  讨价还价是农贸市场或街头地摊常见的景象,也是美国证券监管的一大特点。监管机构罚款时漫天开价,被监管对象则就地还价,双方各得其所。如果美国司法部这次真要坚持索取14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不靠德国政府救助,很难扛得住。不过,美国政府其实也想放德意志银行一马。德意志银行销售有毒资产,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应当说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但美国司法部却轻描淡写,只说德意志银行有“不当销售”(mis-sell)行为。“mis-sell”,甚至可以译作“误售”。

  说到底,美国政府并不想对德意志银行下狠手,根本上还是为了自身利益。德国如今是欧盟的支柱,但如果德意志银行真受到重创而元气大伤,对国际金融不会是小震荡,而且势必会波及美国。柏林政府也会寻机报复,难免两败俱伤。

  与德意志银行不同,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英国最古老银行巴克莱银行,针对美国司法部三个多星期前指控从2005至2007年不当出售RMBS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则拒绝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准备拖到特朗普上台后再说。巴克莱银行的老总显然有很强的政治考虑:寄望于特朗普上台后对银行会持更加友善的态度。

  巴克莱银行的例子再度说明,银行自救,最终还是要靠政府,只不过是策略有所不同而已。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