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风口已产生变异 个股机会众多

2015-08-03 08:31:45 来源:腾讯证券 作者:

  香港经济日报采访主任李欣华写道,内地股市处于修复期,市场更多地关注下半年稳经济政策的给力,中国政府网页更教大家“从总理的操心看经济风口”。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这数字是撇除今年1、2月农历年假期影响的年内低位,经济下行压力犹在。从中央政府近期频密召会,除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还有中共中央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等,重点皆不离经济形势的应对,连同上述数据,稳经济仍然是当前要务。

  政府赶制应对政策

  现时券商对中国今年3季度的GDP预估,按彭博综合券商预测的中位数为7%,但当中经济师的看法差异颇大,最乐观的预测为7.2%,最悲观的只有4.9%,当然后者仅一家,相信个中差异,很大程度是中央施政效益的评估。

  从市场评估结果分析,整体还是相信中央政府的政策效能,好的政策面,确实能为投资造就有利环境,而中国政府网页刊载的“从总理的操心看经济风口”也确实为市场带到希望,只是经济风口引伸到投资风口,特别是港股,过往理所当然的风口可能已逐渐产生变异,这个和结构有莫大关系。

  总理最操心就业

  近期,媒体上都有一则安徽省成功养猪户的报道。内容是经历生意两度失败企业家,在5年前借了500万元人民币创业,这位仁兄选择了养猪,他辟地、建猪只运动场,搞比赛、设表演玩花式,将养猪场变成游乐场,最终他卖的猪,比市价高出1.7倍,去年其营业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

  这故事是官媒央视财经前周三的头条,而本港电视台亦有采访。

  类似的故事,央视财经有很多播报,但当中的元素值得留意,因为大多数题材,离不开创业、农、创新模式,当作为奉行中央指导思想的媒体,积极宣传这类题材时,领导层中心思想已非常明显,也就是就业、扶农、创新。

  如要数总理的操心,近年总理常挂于口,记于心的,必然是就业,从2013年底,“保就业GDP需达7.2%”的说法,到今年高度关注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成了口号。

  稳经济不忘调结构

  从就业形势,主要解决的有应届毕业生,还有的就是农民。2.7亿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问题,一直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心的重点,在7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便提出了数项稳增长相关的政策,像旅游产业,当中虽牵涉开路辟地建舍等基建投资,但更大程度是将力度推向服务业、鼓励农民创业,终端则是旅游消费。李克强提出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

  稳增长的政策方向,虽然仍会沿用减负,即减低社会、企业生产成本,或个人开支负担,主要体现于货币政策宽松,如减息降准,以及税务减免等领域上;以及基建投资,如修桥筑路等。但支持力度的划拨却有所不同,以上述旅游产业为例,便夹杂了多重元素,既稳定增长,也涉结构转型,尤其是服务业。在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每增1个百分点,便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职位,比工业多出约50万个。

  三农政策 再度抬头

  在上周接连的国务院会议上,值得留意的是,总理很明显将“三农”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焦点,而会议指出,支持“三农以增强实体经济细胞活力,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可见反映。

  回说港股,以三农概念为例,过往会买拖拉机、买化肥股,但今时今日,这个三农概念,笔者不敢说这两类股一定不升,但却已经不是市场主流。资金可能更倾向找,如何能帮助农民扩展业务、转型、增收,创新发展等服务提供商,这可能潜在于贸易、商社、期货、金融借贷、系统软件,甚至物流、网商等,这些领域均难以在传统的中资股上寻找,但却是中国结构转型趋势的受惠者。

  三农不过是反映港股结构的一个例子,港股的尴尬在于权重股多属传统行业,像金融(包括内银、内险、券商)虽然受惠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表现却受制内地股市;属重工业的中资类别多,且大部分受需求下降,及产能过剩拖累。除非改革重组,否则按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行业难有大的逆转空间。

  港股的尴尬

  所以,指数方面,港股仍非常受制内地股市,以及外围市场的表现,不过,板块方面仍然有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只是在筛选的方向上,可能要将焦点,从传统大型股份转移到更细分的领域或公司,笔者深信好股仍大隐隐于市,只是需要更深入挖潜,多做功课。

  以金融行业为例,现时内地流行小微借贷,这种明显不是传统内银范畴,从风险角度,这类公司遭走数的风险高,但卖点是有国策支持,发展空间辽阔,假若某股份,主力借贷予几个范畴,而公司本身的管理层背景,却对这些范畴非常熟悉,甚至以往是行内人士,则风险又变相降低。

  又如“2025中国制造”,现阶段距离似乎遥远,但从资金的角度,其实只要能为企业提升营运效能的股份,需求、收益有进帐,也会收货。因此,港股的风口不是没有,只是要多花时间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