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独家专访李小加:互联互通输出中国标准

2014-12-10 15:52:4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殷占武 时娜 李剑锋 雷中校

  ● 李小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魅力的共同市场蓝图。

  ●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才是大英雄。因两地监管合作、执法互助是令沪港通得以成功之保障。

  ● 中国投资者的财富配置将来肯定会平衡过来,配置在股票市场的资金也许会慢慢变成10万亿美元。未来5至10年里即便存量不变,中国资本从间接投资到直接投资转变的长期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 港交所希望能够配合内地交易所的国际化战略,成为内地交易所可以信赖的战略伙伴,共同打造资本市场开放的“中国梦”。

  “沪港通开创出的创新型模式可以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先在自己‘家门口’实现。沪港通赋予我们和内地交易所的共同使命就是把世界的资本与世界的产品带到中国的门前,与中国的产品和中国的资本在一个双方监管者共同监管之下、双方交易清算互联互通的共同平台上,按双方各自本地规则完全市场化地对接和投资。”近日,在位于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的港交所办公室,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央沪港通决策背后的设计理念及深远意图的理解与憧憬。

  透过李小加身后的落地窗向北望去,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一艘艘繁忙的渡船,承载着满怀希望的乘客们,正穿梭于南北之间。

  2012年期货大会期间,带着成熟思考的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深圳的一个小茶馆里约谈李小加,在不谋而合之中,两人勾画出了两个交易所之间交易及清算互联互通的技术框架。这一初衷成为两地交易所交易结算技术上有限合作的试点,最终在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总基调下,在中国证监会着力推动下,由中央最高层宣布拍板而成为跨越式的 “神来之笔”。

  而刚刚召开的2014年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证监会正副主席首次共同出席,上交所、深交所、上期所、中金所、郑商所、大商所6家交易所的一把手全部到齐,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如约而至。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神来之笔

  2014年11月17日,连接沪港资本市场的大桥——沪港通正式开通,中国资本市场,迈上了双向开放的新征程。

  沪港通的推出,是中国内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也是大势所趋。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内地从开放贸易、开放企业融资和并购,发展到如今经济的转型升级。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承担更重大使命的资本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目标,近年来,市场各方一直在寻找思路和方法。

  记者几年前采访刚到任的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时,他明确表示,在任职期内一定要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上有所突破。

  而作为香港交易所第一任来自内地的总裁,李小加也非常清楚地看到香港金融市场过去二十年的繁荣发展与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息息相关,港交所今后最大的机遇仍来源于内地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的资本项下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近几年来,港交所更是把自己明确定位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走进中国的全球性交易所”,进而配合内地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

  应该说,港交所与上交所在正确的时间,找到了正确的切合点,开启了开创性的合作。

  沪港通正是综合了目前所有开放措施的主要功能,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制度规则与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建立了一个双向的、全方位的、封闭运行的、可扩容的、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结构,为制度与规则的逐步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由于跨境资金流动全部是人民币,所以沪港通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加速器,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有市场人士把沪港通称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神来之笔”,李小加坚称:“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才是大英雄。”他说,因两地监管合作、执法互助是令沪港通得以成功之保障。为此,两地证监会都在自己肩上加上了长期的监管重负。正是他们敢于担当、勇挑重任,具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沪港通才得以成行。

  可以不断装东西的共同市场

  沪港通就像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 ,均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总体设计中的一步棋、一座桥。作为一位建桥者,李小加认为港交所与上交所都在思考沪港通赋予他们的使命是什么?沪港通作为众多开放的选项之一能做出什么独特的贡献?

  在不久前举行的年度香港经济峰会上,李小加用了“共同市场”一词来形容沪港通的意义。

  “沪港通给市场带来了什么?沪港通其实开了一块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可以共同监管的市场。”李小加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很多的产品不断地往共同市场里面装,把国际商品、国际股票装进来,把国际的衍生品装进来,把国际的利率产品装进来……这就能慢慢把世界带到中国的门前,让中国的投资者、中国的资本,在自己的时区,依赖自己的法律,凭借中国的清算结算体系,依赖中国的券商、交易所体系和市场基本设施,按中国人的标准来走向世界。同时,中国也可以把自己希望国际化的产品装到这个共同市场里,方便海外投资者按照国际规则投资这些产品,由于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熟悉的本地化规则来参与,这一市场就很容易规模化,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李小加认为,现在世界资产中最大的一部分还未做全球配置的,就是中国的资本。中国投资者目前投资渠道有限,约有22万亿美元资产存在银行里,尽管A股市场凭借5万亿美元(约31万亿元人民币)市值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但也只占22万亿美元的一小部分。而美国银行储蓄资产和股票市值的比约为1:1,中国投资者的财富配置将来肯定也会平衡过来,配置在股票市场的资金也许会慢慢变成10万亿美元。未来5至10年里即便存量不变,中国资本从间接投资到直接投资转变的长期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除了配置内地资本市场的股票以外,全世界这么多资产类别,中国资本最终会一步一步地进行配置。”

  “有一天,更为进取的中国资本或许可以直接出境,也有更为成熟的国际资本可以选择直接入境。但对于那很大一块不能或不愿意随便走动的资本,我们可以和内地的交易所一起,通过共同市场,让世界来到中国的门前,按咱们家的规则来做事情。只要我们往共同市场里装进越来越多的东西,就可以让中国的资本坐在自己家里投资世界。”李小加表示。

  既封闭又透明的玻璃箱

  “沪港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一种市场模式、交易模式、监管模式、清算模式和风险管控模式,为中国资本市场完全与充分地双向开放赢得时间与空间,把世界带到中国的家门口”。李小加对沪港通如是评价。

  他解释称,在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始终存在一种困境,即由于境内和境外法律、制度规则、市场结构等存在差异,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监管者都有顾虑,“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度和速度受到限制,而沪港通有可能帮助化解这个结。

  “沪港通本身既是请进来同时又是走出去,但是都走入了一个双方监管当局共同监管、双方交易所与结算公司合营的一个共同市场,而且是完全市场化的,不像以前的‘请进来走出去’,总有很多限制,有些类似小轮渡,支撑不了多少人走来走去,而且很贵;沪港通就像大桥,可以直接通火车,只是刚开始可能限制车次、车速,但从结构设置上是没有限制的,市场力量完全能够进来”。

  李小加还表示,沪港通机制下,实现了最小的制度成本,双方市场都不需要改太多,基本上是主场原则,而且实行净量过境,一旦买卖平衡了,每天买卖需要过境的资金是有限的,每天跨境结算的资金不会出现大进大出的情况。

  “更重要的一点是,每天通过沪股通进场的国际投资者,结算时只有一个,即香港交易所和香港结算;每天通过港股通到国际市场去的内地投资者,结算时也只有一个,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结算。这样一来,依靠两个交易所和两个清算公司,就把市场中最难改动的差别充分转化了。”李小加强调。

  这就扫清了监管层的顾虑。“进来多少钱,谁在买,买了什么,以什么价位建仓、出仓,全部都在清算体系里清清楚楚。此外,出去的内地资本,去哪了,买啥了,只要是在这中间交易,都在沪港通系统里面看得见。投资者一旦卖了,钱又沿着原来的渠道原路返回了。等于整个系统既封闭又透明。”

  李小加认为,沪港通的设置同时也解决了改革动力的问题。“老百姓也高兴,他们在自己家里、按照自己的交易习惯,跟本地券商打电话,就可以直接交易境外证券了,不需要扛着麻袋拿着钱跑到境外去开户,开户之后还要天天跟沟通不尽畅通的境外经纪人接触。中间的券商、交易所也有动力,因为在这个模式下,投资者购买世界各地的投资产品用的是内地的券商体系和内地的交易系统。”

  互联互通输出中国标准

  李小加表示,未来港交所特别希望配合内地交易所把更多的国际产品引进来吸引中国资本,把更多的中国产品放出去吸引国际资本,也就是说把世界带到中国的门前,把共同市场做大,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世界逐渐接受“中国标准”。

  李小加认为,中国市场有很多东西和别人不一样,有一些更是比别人先进。比如“一户一码”制度,从风险管控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基础设施,通过一户一码进行市场风险管控是最容易的。

  又例如,在沪港通机制下,香港交易所为了让国际投资者交易沪股,在交易规则上做了一些改动,如实行前端监控,国际投资者在卖出沪股时也必须改变其在国际市场上‘先卖再结算’的交易习惯,遵循内地的结算规则,在交易日早晨将欲售股票转至券商端。“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标准的一种输出。”李小加说。

  “只要我们往共同市场里装进越来越多的东西,就可以让中国的资本有去处。而去处又不是跑到海外去,在人家的时区、按照别人家的习惯。咱们能不能把‘世界’邀请到家门口来?”李小加说,“只要你想接触中国这块资本,你要想让中国人做你的股东,想要中国人做你的交易对手,想要中国人用你的产品来管理风险、进行对冲,只要你想来玩,就得按照咱们的习惯来玩。那这样慢慢地,中国好的标准也会被国际所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港交所希望能够配合内地交易所的国际化战略,成为内地交易所可以信赖的战略伙伴,共同打造资本市场开放的“中国梦”。

  再完美的市场结构如果不能与其他市场充分对接也只能孤芳自赏。沪港通能够用一种新的模式,用共同市场的理念,既能早日实现互联互通,又能继续保持自身市场特点,换取时间与空间,最终实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并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