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产业化提速 “沪杭干线”项目9月建成

2016-07-19 07:4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李雁争

  中国证券网讯 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量子通信产业近期捷报频传。昨日获悉,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项目将提前到9月建成使用,比预期提前一个月。

  据上海证券报7月19日消息,“沪杭干线”是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之一。承建者九州量子董事长郑韶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量子通信的产业化技术可以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未来,随着量子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千亿级市场规模值得期待。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相干叠加、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与经典通信不同,量子通信可以将信息编码加载到单个光子的量子叠加态的偏振方向上。单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组成单元,不能被再分割,量子状态无法被精确复制,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对其造成扰动,从而被通信双方察觉并规避。

  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中国科技团队长期遥遥领先。200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增兵、彭承志等人组成的团队针对量子通信实用化展开了攻关研究,在合肥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自由扩充的光量子电话网。

  2015年,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潘建伟、陆朝阳等人的文章《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州量子依托陈增兵教授及中科大团队科研力量,真正掌握量子核心技术,是中国首家集量子应用技术研究和量子通信网络运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的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

  郑韶辉表示,“沪杭干线”建成后,从杭州到上海沿线的政府、银行、企业等对数据保密传输有较高要求的主体,能获得安全性强、保密度高的专线数据服务。目前,九州量子正在与杭州九十余家银行展开相关项目合作的洽谈。

  事实上,在“沪杭干线”前后,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化还有更多好消息。今年底,全球第一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也将建成并验收。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近期将发射。

  科大国盾量子总裁赵勇认为,在综合考虑了开发成本、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我国的量子通信设备定价已经可以被市场接受。未来,随着技术提高、设备小型化、应用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在金融、政务甚至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必将使量子通信技术逐步服务于普通老百姓。

  【相关阅读】

  密集事件催化 量子通信主题热浪来袭

  据报道,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即将开展发射场总装和测试工作,它将进行首次空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8月份,我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下半年“京沪干线”、“杭沪干线”和“乌镇量子通信城域网”建成,事件催化剂可能激发量子通信的主题投资热情。

  安徽正申报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

  28日,安徽省长李锦斌表示,安徽正在联合中科院申报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位于合肥的中科大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已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即将建成,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即将发射。

  事件催化助力 量子通信产业链望升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日前出席“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时表示,量子通信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份发射。如果此次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将在全球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将初步构建广域量子通信体系。7月即将来临,量子通信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中国团队捕获神秘粒子 量子计算研究再获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成功捕捉到了一种物理学家寻找多年的神秘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这种粒子既是困扰物理学界80多年的正反粒子同体的特殊费米子,也是未来制造量子计算机完美选择对象之一。

  我国首次实现量子指纹识别 量子通信应用获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突破了经典极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了对经典通信的超越。

  【机构研究】

  安信证券:量子通信,十年磨剑,今欲试锋芒

  【个股解析】

  量子通信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