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 抢占先机发展数字化新型工业

2020-12-15 11:31:54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曾帅

  作为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经过多年发展,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独特的跨越发展新路。

  如今,贵州省对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提出新要求:聚焦“做大”目标,全力壮大“三大核心产业”、大力拓展“三大关键应用”、强力推进“三大领域赋能”,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强筋骨 产业发展持续壮大

  12月6日,记者在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片式一车间里看到,绕线机拉着比头发还细的铜丝在米粒般大小的电感骨架上绕线,再经过焊接等工序,最终生产出电感。

  “凡是能接受和传输信号的电子产品,都要运用到电感。每台智能手机上会用到80100个。”贵阳顺络迅达公司总经理戴正立说,现在,公司每月的电感销售量不低于3亿只,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增速稳定。

  近日,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子元器件企业智能生产管控解决方案”在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比赛中,从全国1457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领军组第16名。目前,该方案已取得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4项,实践成果纳入“基于云制造的智能工厂架构要求”等13项国家标准研制中,同时还在30余家企业落地应用。

  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等业态的蓬勃发展是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风头正劲的写照。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同比增长26.6%;纳入工信部统计监测的500万口径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国10.7个百分点;纳入统计局统计监测的2000万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42.9%。

  强基础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日,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厂里,工作人员们正在装配调试底盘,争抢订单交付时间……

  这家贵州本土大数据企业成立于2013年,2016年开始致力于无人驾驶,专注于金属3D打印的L4自动驾驶车,为物流、零售、地产、旅游等行业提供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

  目前,该公司的年产值已接近1000万元。公司首席运营官曹雨腾说:“从行业发展来看,2020年是无人驾驶元年,随着产业链、芯片、传感器、软件逐步成熟和价格降低,相信3年后这个行业会迎来一个拐点,公司几年后年产值上亿元应该不成问题。”

  站在新基建政策红利的“风口”,贵州提出“像推动交通大突破一样推动新基建大突破”,围绕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正在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5G用户数已超过800万户,已建成基站17395个,省5G应用场景项目共174个;全省累计出省带宽1.67万Gbps,是2013年的14倍;苹果、华为数据中心主体建设基本完成;腾讯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用,FAST数据中心即将启动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中心年底前开工。

  未来,贵州还将依托贵阳贵安、黔南、铜仁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支持块数据、数联科技等企业拓展数据清洗、数据脱敏、数据标注等业务,推动贵州省数据资源优势向数据产业优势转化。

  强融合 数字治理提质增效

  12月初,贵州省骨科医院新院区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不久即将完工。

  贵州省骨科医院新院区项目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两年多来,贵州百胜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信息总监郭魁通过比对项目3D模型与实际实施情况,不断优化建造方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提升项目建设速度。

  “我们为该项目提供‘BIM(建筑信息模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前在3D模型上进行智慧医院的虚拟建造,将智慧医院的使用需求前置,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最终达成可视化交底,实现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郭魁说。

  近日,记者在贵州泰和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加工中心看到,100多台智能设备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我们这样的生产规模,按照传统生产模式需要400余名工人,但在智能化改造后,现在只需要100多名工人。”贵州泰和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李贵生说。

  借助大数据,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正从传统产业独自“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融合是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征和价值所在。

  为此,贵州省近年来积极推动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截至目前,已打造形成了329个典型示范项目、2197个示范项目,带动390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