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成大势所趋

2023-09-02 09:57: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小程

  自动驾驶的未来是单车智能还是车路协同?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逐渐形成共识——赋能补短,协同发展。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界、还是汽车产业领域,大家的认识越来越统一——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并不矛盾。单车智能解决汽车自身的智能化问题,车路协同是帮助汽车自身的智能化,是一种赋能关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

  如何促进车路协同、发展车能路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隆中论坛上,来自汽车、能源、信息、交通等行业的多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共商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举措,共探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生态。

  车能路云走向融合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这意味着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车能路云是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技术的相互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阳明高表示,车能路云涉及汽车、能源、信息、交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这些要素是松散的、割裂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产业将逐步走向融合,这是由技术、市场各方面发展引发的必然趋势。

  从企业端来看,发展车能路云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表示,对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问题,企业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原来大家认为单车智能可以走遍天下,但随着单车智能的不断演化,发现靠单车智能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就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网联化。如何做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这是未来汽车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成为超级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

  长城汽车智慧交通项目负责人张瀛介绍,长城汽车在车路协同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从2015年就积极参与到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工作中。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肯定是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去实现高阶自动驾驶。

  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我国汽车用能结构正朝低碳化方向发展,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的潜力巨大。预计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3亿辆,车网互动技术的进展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发展维度。”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中心主任王贺武说。

  然而,车网互动受限于充电基础设施,主要表现在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充电设施智能化程度较低,亟须加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王贺武提出三点建议,以推进车网互动智慧能源:开展分布式全覆盖的城乡基础设施普及行动;开展集中式大功率快速充换电服务;发展聚合式车能互动的车能路云融合体系。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所长李建锋表示,如何让庞大而分散的电动汽车聚合成为一个可调的负荷资源,促进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李建锋强调,通过互动技术,包括设备、平台、策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和电网的互动潜力。他建议推动私人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引导居民在低谷时段充电,提高新能源电使用率;鼓励新能源车辆参与电网市场,降低充电成本,促进绿电和碳交易,提高绿能比例等。

  积极探索创新方案

  最早一批投身车路协同、车联网试点的企业,也在论坛上分享了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期望建议。

  中国信科与中外多家企业联合开发了车路协同解决方案,还参与了国家级试点的建设。中国信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山枝建议,政府把车路协同等领域的工作当作打造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新名片的重点项目、“一把手”工程来推进。一方面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升车联网的车端渗透率;另一方面丰富车端应用,推进多种场景的应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同时,通过主机厂、政府、第三方等数据开放,营造产业生态。

  张瀛希望政府继续带头推动车路云协同方面的工作,加强不同示范区之间的协同,由政府打造几大平台,包括智能驾驶或者智能网联的基础平台、管理平台、运营平台,促进产业共同发展。

  腾讯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认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分层解耦、跨域共用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因为智慧交通的整个链条比较长,碎片化比较严重,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打破目前单一的自闭环,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同时,通过统一的平台,把碎片化、点状的示范区推动到全国统一运营管理的阶段。

  长安科技智能汽车云服务与数据工程总工程师郝金隆表示,所有做自动驾驶的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海量数据怎么复用,希望政府能推进不同示范区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的手段,降低后续发展所需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