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特”产业全链条综合产值破2600亿元

2024-01-30 14:00:05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乔素华

  原标题:去年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

  宁夏“六特”产业全链条综合产值破2600亿元

  1月29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布去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新成就。2023年,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区一产增加值428.1亿元,增长7.7%,增速居全国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2元,增长8.2%,增速居全国第5位。

  去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情况下,宁夏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40.8万亩、总产量378.8万吨、单产363.9公斤,实现“三增”,面积、总产量分别超国家下达目标任务6.8万亩、4.3万吨,夏粮单产创近十年来最高,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同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肉、蛋、奶和瓜菜、水产品、菌菇产量分别达到41.2万吨、12.7万吨、430万吨、794.8万吨、17.4万吨、1.39万吨,生鲜乳产量跃居全国第3位,瓜菜人均占有量全国领先。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能,首先要确保耕地质量和数量。去年,宁夏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74万亩,改造利用盐碱地10万亩,资金投入、建设规模为历年之最,高标准农田累计突破千万亩。平罗县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15个,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从80%提高到95%,水稻、小麦、玉米亩均产量分别提高9%、7%、16%。

  农业要发展,科技走在前。去年,宁夏开展六个领域18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农业“卡脖子”关键难题。紧盯打造西部种业强区,持续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山东登海、先正达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建设种业基地。新建国家级保种场1个、核心育种场2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宁京1号”种公牛基因检测育种值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黄河鲶基因育种实现国内新突破。日光温室卷帘机自动停止技术入选全国十大蔬菜实用科技新成果,自主研制葡萄多功能作业平台、饲喂推料机器人等10多台(套)农机装备,填补了区内空白,综合机械化率达83%,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坚持延链条增效益,农业特色产业量质齐升。去年,宁夏奶牛存栏、肉牛和滩羊饲养量、蔬菜面积分别达92万头、242万头、1564万只、296.7万亩,渔业面积稳定在50万亩,奶牛存栏增速连续五年全国领先。肉牛和滩羊饲养量增速全国领先,首开快速直达西南的“牛奶专列”,开辟了宁夏乳制品外销新通道。“酱香拿铁”火爆“出圈”,宁夏厚乳销售收入跃升至全国第一,“六特”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600亿元。

  今年,宁夏将聚焦“稳”这个主基调,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夯实“三农”根基。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35万亩。粮食生产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算好耕地“数量账”“质量账”“保护账”,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把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

  “要突出产业带动促增收”“要突出就业拉动促增收”“要突出改革驱动促增收”“要突出政策推动促增收”……围绕农民增收,宁夏作出重要部署,着力提升“六特”产业联农带农能力,大力发展黄花菜、中蜂、中药材等区域性富民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各环节,把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紧盯农业生产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工节点,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劳务输出、公益就业、技能培训等措施,让农民就近有活干、外出能挣钱。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6000人,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1万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如何推进?

  要落实到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等过程和手段上,重点是要做好稳规模、强加工、育品牌、促销售、融合化五篇文章。同时,紧盯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乡村规划引领、抓好环境整治关键、厚植绿色发展底色、补齐设施服务短板。

  听,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春季一到,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耕耘和奋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