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来重大窗口期 “海谈科技”论坛热议商业航天

2024-04-01 17:31:5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谭镕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近日,由海富通基金、上海证券报共同主办的“海谈科技”系列论坛上,各界专家聚焦商业航天,畅聊商业航天的现状与未来,助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降本、创新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目前,国有航天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当下商业航天所能实现的产品。”前中国星网筹备组成员高远表示,在此过程中,国有航天企业采用的元器件可以从原有宇航级元器件向民用级、工业级元器件“降维打击”,从而大幅节省成本,目前火箭发射入轨的成本已实现数量级下降。

  蓝箭航天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昌武说,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工业制造能力,如打印能力、材料体系供应能力等,通过供应链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如果想要再进一步,则需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包括下游应用端。“例如,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世界范围内建设的卫星互联网如果规模足够大,就会带来新一代的应用,从而更长远影响商业航天发展节奏,包括商业模式闭环,以及火箭卫星规模上量等,进而带来可持续性价格降低。”

  “创新过程中,不管是设计环节,还是制造过程里的工具、工艺都需要变化。”张昌武表示。

  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公司CEO徐佳康表示,降低成本之外,接下来中国商业航天需要思考如何在原有航天工业能力基础上实现创新。

  需求端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谈及商业闭环,张昌武表示,因火箭发射频次、运力不足,行业进入太空能力受到限制。由此,行业期望火箭公司能率先能形成商业闭环。以蓝箭航天为例,公司在2026年有望实现当年盈亏平衡,但是现在仍有较多挑战。一是火箭型号,虽然去年取得连续发射成功,但总发射量仍然不足,还得继续提升稳定性、可靠性。二是能否如期最早在2025年实现可重复使用技术。“如果说这两点能够如期圆满实现,蓝箭航天就能较早实现自给自足和盈亏平衡。”张昌武说。

  “长期来讲,火箭公司发展也受下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节奏的影响。商业航天属性重基础设施、基础能力,某种程度上处于供给驱动状态。整个商业航天行业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宽容,这样才能帮助行业走完爬坡的阶段。”张昌武说。

  “我国和世界对商业航天需求非常巨大,短期内入轨需求密度非常高。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其后,中国星网在海南建设商业航天专用发射工位。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稳定增长的需求端将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无论是火箭和卫星的整机单位,还是产业链各条线的元器件、零部件,都可以受益于需求的高速增长。在‘国家队’的牵引下,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上可以发挥较强作用。”高远说。

  “商业航天迎来重大窗口期。企业如何高效地利用好各方资金支持,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张昌武表示,企业要在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提升能力,服务于国家总体的战略发展,甚至未来能够“走出去”,形成国际的影响力。

  徐佳康表示,火箭制造出来后,要看卫星能不能用起来,这是行业闭环重要环节。卫星互联网是卫星应用很典型的应用场景。能不能让全民都享受到卫星物联网带来的好处,是全社会要一起推动的事情。

  “相信卫星通信会成为未来6G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连接。未来,大众切实可以从手机、汽车等消费品中,享受到商业航天带来的便利和便捷。”徐佳康说。(谭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