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未来5年我们如何消费?

2016-11-29 11:3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消费是未来5年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切换的过程中,服务业受大众消费的引导将成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从长波运行的视角来看,在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潜在增长下行的衰退阶段,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首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而收入的稳定增长将持续为消费蓄力;其次,在长周期处于经济潜在增速和实体投资回报率下行的阶段,利率将处于长期下行通道,实际利率的走低也将在资金配置层面为提振消费;最后,随着政府部门去杠杆进程的开展,政府支出比重在未来将不断下移,这意味着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将被弱化,此外在未来房地产降温的趋势下,居民中长期信贷高增长将难以维持,其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也将削弱。

  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阶段的消费崛起

  工业化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工业化程度越高,国民收入越高,间接消费越高。我国处在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的阶段,根据国际经验,最终消费率必将快速提升。据此,我们判断未来5年最终消费率或将有10%的增长空间。在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进入高额群众消费,消费结构将呈现以下特点:1.食品、服装占比继续下降; 2.公共服务占比提升; 3.休闲娱乐文化占比提升;4.家具设备占比保持稳定;5.医疗保健和教育占比提升。

  滞后城市化下的消费演进

  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与美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形成对比。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年均增幅略低于1%。根据人均GDP定位,当前,城镇化大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将促进新一轮消费升级,成为推动城市化建设和经济新增长点的持续动力。城市化带来的消费升级机会体现在消费内在结构的嬗变,对比美国经验,主要的消费领域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人们在休闲、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金融和保险服务项目上的花费增加,消费结构趋于稳定。

  逻辑的起点

  在本系列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演进中的新兴消费崛起》对未来5年消费总量上有所判断之后,下一问题即是消费结构问题。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判断消费行业的结构性发展趋势,主要在于消费需求变化。对于国内的消费需求的长期判断,一方面取决于收入,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消费主体的自身特性。本文将就消费主体--人的群体特征出发,从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人口流动以及居民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分析未来消费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口规模则以较高的速度逐年保持增长,导致了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劳动力人口经济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消费诉求与日俱增,利好银发消费市场。 新生儿人口方面,短期第四段婴儿潮超预期可能性不大,人口出生率并未出现明显的增长,“二孩”政策对提升人口出生率作用有限。然而,婴儿潮预期有望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催生国内的婴童经济。

  劳动力人口方面,劳动力人口拐点已经到来,红利将逐渐衰退,不过,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的“工程师红利”将会给劳动力人口带来更多劳动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购买力。从性别结构上来看,未来短期内,女性消费者或将成为国内消费水平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城市人口流动消费

  一线城市人口增长目前已经进入稳定期,城市消费者群体规模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城市居民已由物质性消费、基础性消费向精神性、发展性消费转变。城镇化将成为三四线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流动将成为住房、零售、教育文化、医疗服务的推动力。随着未来三四线城市的生活质量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居民消费将实现快速转型,带动三四线城市延续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路径,实现消费模式的趋同和升级。

  居民消费倾向消费

  近年来国内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得居民对物质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品质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群体的核心消费诉求,由此带来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催生出一系列新生产业在未来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