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专访 | 和林微纳骆兴顺:做精微制造的“刺绣大师”

2021-03-29 07:51: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健

  “通俗一点,我们做的是微细的‘针线活’。”采访甫一开场,和林微纳董事长骆兴顺便以“刺绣”作比喻,阐述了公司在做什么以及要做什么,“从‘绣娘’到‘刺绣大师’,没三五十年是不行的。一家有功底的制造业企业,就像是培养‘刺绣大师’,需要能沉下心去研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时间的沉淀。”

  采访中,他提及最多的就是“本分”。“未来的公司要做成怎样,最根本的是把本分的事情做好。我能保证的是,企业会始终围绕某些环节,孜孜不倦地向前布局,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做精做细做实。”骆兴顺说。

  “1+1>2”落地成真

  回忆起创业之初,骆兴顺表示,因为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海外企业解决问题效率较低这一市场痛点,才下定决心走上创业之路。“我想,如果用中国人的勤劳结合国外的技术把产品做出来,在行业里至少能站稳脚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骆兴顺“1+1”的解决方案看似简单,但要从行业入门到真正掌握核心优势,绝非朝夕之间。

  早在2008年,和林微纳的创始团队和部分核心技术人员便成立了以助听器用精密结构件等产品为主的和林精密,进入精密结构件制造领域。随着公司业务和经营的发展,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骆兴顺在2012年成立了和林微纳,由此逐步开始研发应用于微机电(MEMS)领域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工艺,为进军MEMS领域储备技术基础。

  在此基础上,当2016年MEMS开始在多个领域快速推广,以及跨时代的苹果AirPods上市催生的TWS耳机爆发式增长,早已夯实技术基础的和林微纳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切入苹果产业链,为其相关产品提供所需的精微屏蔽罩。

  从屏蔽效果上看,使用和林微纳精微屏蔽罩的声学传感器,屏蔽效能可达73至75dB,高于约70dB的市场平均水平,且加工精度公差控制在12微米以内。在追求效果的同时,和林微纳仍能保持着行业内领先的良品率,每百万件产品中对终端成品造成影响的低于5件。凭借这两点优势,和林微纳成为歌尔股份、英飞凌等客户的主要供应商,骆兴顺“1+1”的解决方案不仅变为现实,更取得了“1+1>2”效果。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部件小,规模大。”骆兴顺介绍道,“如何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要仔细琢磨。虽然我们只是提供终端产品的一个部件,但如果产品可靠性不行,终端产品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既要掌控‘度’,又要保证‘量’。”

  “我们瞄准的是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做不了,而且在细分领域上有技术要求,要花时间去研究的市场。”骆兴顺说,“这会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员工和股东也能从中受益。”

  “点线面”构成业务大网

  “我们以前研究不同环境下的微细加工,甚至是微细模组、机构的组装等,就发现如果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可以做出一个全新的产品。随着产品越做越深,我们可以把相关的零部件进一步做出来。”骆兴顺自信地说。在确立了精微屏蔽罩的技术和市场双重优势后,和林微纳将目光投向了同属于MEMS领域,但市场占比更大的压力传感器,先后申请了“压力传感器封装保护罩(MEMS)”、“MEMS防水压力传感器导向定位护罩”等专利。

  2017年,和林微纳将精微打点技术、包边冲压组件技术、精微自动化装配技术等转型应用于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的生产,在MEMS领域之外延展出新的业务领域。自2018年全球芯片出货量首次突破万亿颗规模后,芯片下游的市场需求不断放量,半导体测试探针业务正在成为和林微纳新的业绩增长点,营收从最初的不足500万元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1404万元,占比从4.28%提升至16.65%。

  在骆兴顺看来,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水平交叉创新,“水平交叉创新,就是在某个领域内的方式方法和经验积累,在另一个领域遇到类似的困难和问题时可以融会贯通地解决。我们更多价值就在这里,也需要把做过的案例和产品形成数据去分析。”

  在缺“芯”愈演愈烈的当下,公司业绩受益于此正处于上升通道。公司表示,由于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产品销售规模预计同比大幅增长,预计今年一季度可实现营收0.95亿元,同比增长146.39%。在此背景下,产能成为和林微纳目前的最大瓶颈。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MEMS精密电子零部件和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而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上述两大业务的扩产。

  细分技术在垂直领域向纵深研发,并横向覆盖更多的领域和客户,和林微纳在骆兴顺的掌舵下,由点到线再到面,编织起一张宽广的业务网络。

  内部驱动塑造“刺绣大师”

  “对企业来说,持续研发投入是深耕行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积累资本并再次投入研发中。”在骆兴顺的规划下,和林微纳在产品研发方面形成了两个良性循环,即人员、产品、研发三者构成的研发机制循环,以及现有产品、短期研发和中长期前瞻性研发的产品储备循环。

  “现有的大批量产品要投入改造生产线才能保持良品率,我们正在与客户共同研发的产品1至2年内就要面向市场,需要研发投入才能抓住。更长远的,我们要研究客户未来3至5年的新需求,只有这样客户才会持续跟我们合作。”谈到兴起,骆兴顺在纸上勾勒出公司研发储备的循环示意图,并辅以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

  面对终端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始终被骆兴顺视为公司的首要目标。在他看来,只有企业与客户形成共生关系,才能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真正形成产业价值链。“帮助客户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就是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合作到最后就像两口子过日子一样,思维、行为、习惯都能同步,如果不这样就一定会出问题。”

  越是看似质朴的道理,实践起来越是需要深厚的“功底”。

  “这些都源自我们与不同客户在不同领域中形成的积累,前提是公司要向前看,在这一领域中有很深的积累。”骆兴顺介绍道,“我们针对某些方面,特别是一些精微的加工领域、产品,都会做超前的研究和积累,当客户有相关的要求,我们就能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帮客户把方案变为现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已有的想法跟客户分享,帮助客户去做设计和实验。”

  谈及如何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时,骆兴顺表示,首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本分的事情做好,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工业领域的强大需要无数有功底的制造业小企业做基础,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源在于根须对土壤的抓力和营养的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