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的本质是努力

2021-12-02 07:54: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淙

  大多数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场“聪明人”的聚会。

  走访过程中,科创板公司里过高的“天才浓度”,让记者不禁感慨这世界的参差。这里,海归博士比比皆是,清华北大“任君挑选”;刚听完格科微董事长赵立新“读书是难事吗”的经典反问,又迎来了之江生物董事长邵俊斌“以分子诊断为己任”的少年志向。我们不得不相信,或许“别人家的小孩”长大了就是要做科学家的。

  但又有些时刻,你认识到这更像是一场“笨小孩”的冒险。

  “二三十年做同一件事。我们虽然比不过国际巨头有先进实验室和顶尖设备,但我们可以不吃不睡、一直钻研,他们做不到。”比起上市公司老板,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更符合科研一线的形象——时常穿着实验服,一副有线耳机随意挂在脖子上,头发还有点乱。

  不过,刘修才本人应该不会发现记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的“走神”。谈起技术,他的眼神始终是专注的、坚毅的。“以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尤其是做到成本优势。”他感慨道,“这需要我们一次次地试错、调整,过程里的不易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更多时候,这是一场真正“九死一生”的闯关。

  “如果当初没有拿下中芯国际那个图像处理的研发项目,要我们自己烧钱,那早就烧死了。”赵立新直言不讳,“所以我一直说我们是很幸运的。”

  从一度融资不畅到如今大手笔扩产的沪硅产业,则把登陆科创板视为“怎么形容也不为过的转折点”。沪硅产业副总裁李炜说:“科创板一推出,我们相当激动!也很感谢当时这个选择,让我们及时抓住了大硅片发展窗口。”

  这是时代的幸运。向深处看去,我们看到的不是命运随机的施舍,而是其对“坚持”和“梦想”的报答与馈赠。

  当然,运气的本质是努力,但也绝非仅靠一己之力便可被眷顾。看了那么多科创故事不难发现,人才是原料,灵感只是催化剂,适宜的产业密度、制度温度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而时间则是最终催熟反应的终极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