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筑底还是反弹?

2016-04-17 22:35:4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赵静)17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并发布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人大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在分析会上说,一季度和3月份的宏观数据出现了积极变化,但要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基础还存在不稳定和需求力量的支撑不足。

  “乐观”指标的背后还有风险

  虽然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但是,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大。

  报告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速,但是,这依然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于春海分析说,可以发现,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和需求力量依然不稳定。具体而言,第二产业中工业部门3月份数据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过剩的产能、行业、企业及主要产品类别的反弹。“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全面展开,这样的反弹是不可持续的。”

  另外,在一季度的增长中,房地产对三产贡献明显提高并超过金融业的增速,成为一大变化。“随着各地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转向及房地产市场行情的调整,这一增长的可持续性待观察。”于春海说。

  此外,于春海还指出,在消费需求方面,消费需求名义指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消费价格的温和上涨,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继续处于近年来的低点;在投资需求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成为拉动一季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主要贡献者。“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提高源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行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提高主要源于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刺激。这两股推力未来不太可能继续同时存在。”在外需层面,“依据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等的基本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低迷状况不会有明显改善,这种情况下,出口正增长的状况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较难持续。”报告指出。

  经济筑底之辩

  “触底迹象已显。”人大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其核心原因是,“补库存”已经说明此前市场恐慌带来的超调已经去除,市场已恢复相对常态化。“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及国内的一些商品的反弹,说明超级恐慌的心理已经过去,这也是触底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人大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对此指出,经济可能已处在底部区域。他说,在经济增长的主体——企业和企业家层面并未看到好转时,言判经济已经到底还为时过早。“一个月的指标还只是小的波动,有待更长期的观察。”在毛振华看来,总体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还将取决于改革,改革在于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说是企业资本结构改革。“最终要回归到市场主体——企业的运行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判断经济增长的态势。”

  “美国可以通过金融危机方式一次性市场化出清,但是,中国的体制决定了中国经济筑底通常是L型,中国必须选择缓慢、持续、通过时间换空间的出清。”东兴证券副总经理银国宏表示,中国经济的确在筑底,但是,这个筑底不是经济运行见底,而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L型的看法有所不同。他指出,现阶段“中高速”的说法如果是平均7%左右,那么,在2020-2030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进入真正的中速,即至少比过去30多年的10%慢一半,到5%左右。因此,按照L型平的话,始终在6%或6.5%不可能,2030-2050年,很有可能到3-4%(平均3.5%)的水平。“每个阶段有适应它的潜在增长水平。”

  “基于这样的中期判断,短期看,现在经济数据出现好转,马上下结论说情况出现很大改变,未免过于乐观。”牛犁说。

  “我倾向于现在短期的底可能找到了,但是中长期底部是否可以坐牢,仍需观察。”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称。

  防范债券市场风险

  经济学家们一致提醒,债券市场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需重视和防范。

  “风险依然在累计,且在持续上扬。”刘元春称,二、三季度有可能出现债市、股市、汇市、楼市多市场的一次大动荡。动荡的触发机制在国内是密集的债券违约,在国际上是美联储加息。“今年中国金融市场会不会有一些巨幅波动?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时点是下一次美联储的加息我们是否能承受?如果没有承受住,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拐点性变数。”

  “债券市场已经不是小的问题。一季度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是债券市场违约现象不少,并且呈现多点爆发。”毛振华坦言,对企业融资来说,债券市场规模已远远高于股票市场,同时,政府投资的很大来源也靠债券市场。

  “当前债市的违约可能尚未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蔓延下去,将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产生较大冲击。”银国宏说,中国是依托债权债务关系为主导的融资结构,因此,如果债权债务关系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运行构成风险。

  “要防范金融危机,必须解决企业债务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开始了贷转股,接着要解决债券市场真正的债转股,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转为国家债务。在此基础上,再解决部分民营企业的债务,化解整个国家的企业债务压力。”毛振华说,哪些是企业债务,哪些是有国家保证的,哪些是隐性国家支持的,需要区分开,而现在是含混的,须说清楚,市场的信号才是清晰的,不然会引发连锁反应。

  “尽管近期许多政策都是要支持增长,但是金融一定要专项整治,必须把这些风险消灭掉。只有这个得以化解,我们的增长才会更加稳健。”牛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