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新时期的更大作用

2021-07-07 11:4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琼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7月6日召开第五十三次会议。会议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要继续加以推进。要坚持依法合规,完善规则制度,一行一策,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发挥更大作用

  “在新时期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地位和重要性不降反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十四五”时期有包括乡村振兴、低碳发展等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和内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将在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战略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长远看,这些新领域的发展有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短期内,毕竟带有一定的政策引导特征。此种背景下,考虑到商业性金融机构有盈利压力,在短期内大量介入不现实,而政策性机构具备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一些比较优势。”曾刚举例,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较低而且期限比较长、相对稳定,意味着可以更多地发放中长期贷款,因此初期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能力;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尽管也要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但盈利目标较商业性金融机构相对淡化。

  曾刚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必然要进一步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方面,要实现其商业可持续性,可以“薄利”但要维持商业上的可持续,否则会带来巨大成本;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商业性业务,如果能获得较高收益,能反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战略性的对外投资和布局。而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一定引导功能,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相关领域。

  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业务分类分账管理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政策性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指出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银保监会2020年初公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政策性银行要明确细化业务边界,严格执行交办程序,落实开发性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强化法规约束、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

  曾刚认为,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机构所要承担的职责是增加的,无法淡出或完全退出政策性业务。未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并存,就必须要从分类分账改革入手,分账管理、分别考核,同时用商业性业务的收入来反哺政策性业务的开展,这是未来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主要的思路和方向。

  “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业务分类分账管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国际上看,分类分账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允许一家机构同时经营两类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对两类业务监管标准也不一样;二是将两类业务划分到不同的经营实体,如采取集团或母子公司方式进行经营。从我国政策性银行实际出发,采取的是第一种模式,即在同一家政策性银行同时经营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但实施分类分账考核和管理。

  董希淼表示,实施分类分账管理,有助于明确政策性银行职责定位,厘清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边界。第一,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加大对国民经济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第二,提升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减少监管套利,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也有助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定位、差异发展,促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银行信贷结构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本次会议还强调,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要围绕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等重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增强政策储备。

  曾刚表示,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一是要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二是要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以适应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十四五”期间,银行的信贷结构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对国家所强调的领域加大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

  此外,曾刚认为,“增强政策储备”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提法,因为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也采取了一些扩张性的政策,但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较西方国家相去甚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国仍处于相对正常的货币政策区间,政策储备能力相对充分,但考虑到当前经济恢复是结构不对称的,未来可能需要对具体行业给予支持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