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报告:科创板彰显“硬科技”本色 2021年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

2022-07-22 21:5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7月22日,在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之际,由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出品,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策划、执行、撰写的《国家使命——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服务科创板3周年报告》正式发布。这是继科创板一周年、二周年报告后,科创数据研究中心策划的第三份科创板开市全景报告。

  报告依托八大力价值研究体系,以“数据+智能”方式,结合对百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线下访谈、线上会议的调研,就科创板开市3年间的成长,进行了全景画像式分析。

  3年来,科创板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7月21日,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跃升至437家,总市值逐年增长,突破6万亿。

  报告认为,科创板打通了科创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更好融合。3年间,硬科技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登陆,437家公司合计IPO募资金额为6348.34亿元。IPO募资金额最高的10家公司是中芯国际、百济神州、中国通号、晶科能源、和辉光电、时代电气、翱捷科技、大全能源、纳芯微和奇安信,合计募资1365.06亿元。

  分行业看,科创板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6大领域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62家、76家、92家、23家、56家、22家,另有6家公司来自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报告认为,科创板的5家千亿市值巨头分别为中芯国际、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百济神州-U、大全能源,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半导体、创新药、光伏行业的最顶尖水平,不仅起到了标杆作用,更带动相关产业链规模持续壮大。

  报告认为,3年以来,科创板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彰显了注册制“试验田”的作用,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2年,科创数据研究中心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指导下,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通、无锡、宁波、苏州、南京市江宁区等地金融部门,深圳、苏州、湖南等上市公司协会以及宁波通商银行等单位支持下,以现场调查、线下访谈、在线会议等多种形式调研了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11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荣正、安永等头部机构亦获邀参与了全程调研。

  科创数据研究中心认为,根据调研发现,科创板企业的“硬”度正越来越高。统计显示,2021年,科创板公司全年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有10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0%。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成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产替代排头兵,这些具有竞争优势、具备持续成长性的企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报告认为,和开市之初相比,今天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无论从区域辐射范围、行业覆盖范围,还是产业链完整度、产业发展深度,都已经走向成熟。同时,来自纳米微球、合成生物学、碳基复合材料、高端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液晶显示材料、高端数控、激光自动化设备等细分领域“精而美”的企业陆续上市,代表性企业包括纳微科技、金博股份、复洁环保、科德数控、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八亿时空、海目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