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上海自贸试验区“80条”新政策是全方位大力度的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

2023-12-08 18:24:5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国务院近日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聚焦7个方面,提出80条措施,主动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正式挂牌。上海在中央和国家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力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总体方案”“深化方案”“全面深化方案”和“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

  在国家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之际,在上海自贸试验区10周年的新起点上,《总体方案》的发布有何深意,有哪些特色和亮点?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

  上海要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难点,开展最大的压力测试

  上海证券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内容丰富,通过80条举措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央给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个“大礼包”,您认为此次《总体方案》的重要意义何在?

  赵晓雷:我不认为这次的《总体方案》是什么“大礼包”,纵览《总体方案》80条措施,没有一条是通常理解的“免税低税简税”优惠政策,所列出的全都是全方位大力度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难点,开展最大的压力测试。

  我认为,这次的《总体方案》对于高水平开放的意义与2013年9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有共通之处。

  2013年的《总体方案》开启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国家战略重大举措,以制度创新为主线引领了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和全国的改革开放。

  2023年的《总体方案》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的基础上,朝着更宏大的国家战略目标、更高的开放水平、更全面的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更强的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再出发,实现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两大亮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上海证券报:2023年《总体方案》与此前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相比,有哪些新的政策亮点?

  赵晓雷:第一,这次的方案名称是《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从文件标题看就有2个亮点:一是“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二是“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总体方案》聚焦“制度型开放”,这是比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对制度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牵动效应也更大。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全方位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全面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窗口。

  第二,《总体方案》提出的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等任务措施,既服务实体经济,又有利于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符合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第三,《总体方案》列出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劳动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既是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的先行先试,又是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的压力测试,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第四,《总体方案》明确,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含临港新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总体方案》是覆盖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殊政策复制到浦东新区其他相关区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定区域适用。这次的《总体方案》具体落实了临港新片区“双特”政策在浦东新区相关区域适用,将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提升战略整体谋划、统筹部署、协同推进、重点突破,在更高水平上展现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标杆形象。

  上海自贸试验区资金流动自由度将大幅提升

  上海证券报:《总体方案》提出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并将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放在重要位置,意义何在?

  赵晓雷: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特色,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提升发展要求,亟需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探索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实现资本市场更大范围开放和资本自由跨境流动。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直接将金融服务列入“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一节,这种安排是适应CPTPP规则的,因为CPTPP的服务贸易章节就是包括金融服务。而且这次的金融服务开放聚焦电子支付,涉及到数字身份跨境认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数据出境等高阶开放领域,这是对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和有效风险监管提出了更高目标。金融服务开放还包括深化金融科技合作,便利跨境资产管理,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审慎探索在临港新片区内放宽非居民(离岸)并购贷款限制等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的举措,同时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以上这些金融开放措施将大大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资金流动自由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建设以跨境金融为主体业务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上海证券报:此次方案大篇幅提到了实施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您觉得这对于未来的数字贸易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

  赵晓雷:《总体方案》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开放共享和治理等方面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规则开展先行先试。上海及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在数字贸易相关的数字跨境流动、数字身份认证、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但尚未有大的突破。要发展数字贸易、数字经济,这些难点必须突破。

  目前上海7万多家外资企业有较强烈的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但如金融、证券、IPO数据,企业的研发、员工等信息数据都少有申报出境成功的案例。数字身份认证互操作也仍处于研究阶段。

  《总体方案》赋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这是给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大的压力测试责任,首先要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性,推动数字产品、数字技术、数字服务等数字贸易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为国家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接轨国际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