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建议多举措优化上海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2024-01-23 22:2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严曦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 严曦梦)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2024上海两会期间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优化上海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824亿元,存量户数为2.6万户,较年初增幅均超过28%。“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范围不够、融资方式存在不均衡,不相匹配问题,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还不够丰富。”汪泓说,建议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助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具体支持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技术创新与融资创新并重,提高融资能力。科技型企业要想解决资金问题,既要重视技术创新,更要重视融资活动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吸引风险资本。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大科研和创新投入,研发高质量的知识产权。

  融资创新方面,建议企业针对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采取不同融资方式,创新股权与控制权安排,既满足资方要求,又能保证控制权的稳定。比如,在创业初期以内源融资为主,积极引入天使资本;中期发展壮大后,可以利用股权融资引入风险基金,并积极申请公开上市;在成熟阶段,企业可以扩大债务性融资来吸收资金。

  第二,丰富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建议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例,加快创新品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形资产质押类融资产品。利用科技型企业政府基金,推进“知识产权质押+政府基金担保”的组合担保模式,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解决担保难问题。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评估鉴定机构,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估质押资产的价值;建立与完善质押融资交易平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建议积极推出“担保贷、质押贷、高企信用贷”等专属融资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项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优先运用知识产权质押等信用方式支持企业融资,重点支持首贷及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升融资效率。首先,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动力”。以金融资源助力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构建包括股权和债权在内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形成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梯形投资体系。强化“耐心资本”支持,支持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其次,支持金融机构加快盘活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重塑业务价值链,深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减少对抵押物依赖,提升信贷服务效率,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推动科技型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采集并深挖生产现场数据资源价值,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生态。

  再次,充分发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征信、信用评价和共享信息体系。逐步将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进出口、水电气、不动产、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建立完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实现对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促进企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充分共享,让信用好的科技企业享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四,完善政府科技型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创新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财税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量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通过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其发展的资金支持。二是创新科技型企业融资政策手段。鼓励国有担保公司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银行根据企业资质引入政策性担保基金、保险机构进行风险分担,综合运用“大数据+担保+银行”等模式,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精准滴灌”科技企业。

  第五,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提升股权融资支持效应。建议建立全方位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包括政府资金、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产业基金等,贯穿企业改制、挂牌、上市等各个环节,为企业上市搭建“绿色通道”。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积极发挥科创板的资本市场功能,孵化更多早期新兴科技企业,瞄准众多技术细分领域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