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策世界怎么看

2014-12-24 14:30:13 来源:新华社 作者:傅云威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中国“三农”策世界怎么看
  新华社记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京闭幕。会议围绕促进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引发多国专家热议。
  不少海外专家认为,最新的中国“三农”策在立足本国最新国情基础上,契合现代农业的普遍规律,必将有效惠及农民,增益农村,促进农业发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对此,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这表明中国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他说,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通常与工业化、科技化大致同步进行,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会引入大量二三产业元素,可以说分工细、环节多是其显著特点。
他表示,希望此次会议传递的信号能够帮助中国确立起两大理念:一是农业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二是农业现代化应是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复合的现代化。
会议提出,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对此,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从欧洲的经验来看,如果不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一味直接补贴会阻碍农业产业整体创新能力,限制劳动力技能提升速度,降低国内农业对全球价格的敏感性。
  他指出,欧盟农业基金正在逐步向提高智能农业、新农业技术人才培训方面倾斜,相关经验可为中国在农业领域合理投入方面提供借鉴。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盖尔说,如何保障农业获得高效融资是个国际难题。他指出,农业是高风险产业,美国当前正努力促进农民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提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中国要健全金融支农制度,改进农业保险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对此,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表示,这表明中国对包括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等领域的探索持开放态度。他指出,推动土地流转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还可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
  埃里克松认为,合理的土地权益流转制度,以及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融资体制,都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要件。他认为,中国农业政策正朝正确方向前进,相信最新政策将为提高中国农业生产力提供重要动力,并赋予农民投入设备、技术的动力,为中国农业未来实现现代化、智能化提供条件。
  会议提出,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制度,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方式。
  对此,郭生祥认为,会议传递出了升级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和开放水平的理念。他认为,中国要完成从农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型,必须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利用好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国内外资源。
  郭生祥指出,中外农业合作不应局限于贸易,也应当拓展至技术合作、管理创新和投融资领域。他举例说,中资通过股权合作方式涉足海外优质农业资产,就能有效促进中外农业融合交流,促进跨境资源配置整合。中国也可以借助内外资源,有计划地完成国内农业地力恢复,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模式。
  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中国的经济安全,按照最新的中国农业政策指针,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执笔记者:傅云威,参与记者:徐海静、郑启航、吴刚、闫磊、乐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