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金融黄埔”清华五道口的新十年

2022-03-29 15:04:55 来源:清华五道口微信公众号 作者:

在清华,有这样一所学院

她的年纪是个“谜团”

建院仅十年,她本应初露芳华

却早已享誉国内外金融界四十多载

门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往来经过

总忍不住抬头喃喃“五道口”

世人更是为她冠以无出其右的盛誉:

“金融黄埔”

有人问

都是清华的学院

怎么挂了两块招牌?

 

说起这事

时针还得拨回到2011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办学

已经走过三十载春秋

金融人将她称为“五道口”

从中央银行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

到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的设立

从证券交易所的创办

到中国证监会的成立……

你所了解的金融领域每个角落

都活跃着五道口学子的身影

由他们开创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彼时,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清华正在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

奋勇迈进

这两位一路之隔的“老邻居”

悄然酝酿着“牵手”的念头

多年陪伴,一朝成真

是不是磕出了甜宠的感觉?

 

一场注定被历史记录的合作——

五道口并入清华大学,就此敲定

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图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大会现场)

 

一年后,清华五道口正式成立的时刻

到来了

2012年3月29日下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大会

隆重举行

铭记初心,回归原点

她扬起冒险家的风帆

就此宣告二次创业的开始!

 

建院之初,百业待兴

“没有经历过漂泊的学院

不足以谈一流”

随着原先的道口小院升级改造

学院几十号人

搬迁至清华大学的“筒子楼”

经历过“五号楼”阶段

能吃苦的基因

也就镌刻在五道口人的传承中了

(图为清华大学五号楼宿舍,学院成立之初的办公地)


原先的宿舍里拼两张长条桌

对坐两人,就是办公室

水房里铺张地毯

几个人一凑头,就算会议室

开会时,四周全是水槽和水龙头

走廊喊一嗓子,全院听见

所有人走出宿舍门,算全体集合

在黑黢黢的走廊里

一旦遇到加班同事

直接“魂吓没”了……

 

但也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

铸就了五道口人

团结争先、多做贡献的情怀底色

 

随着小院的改造工程落成

学院再次搬回“宇宙中心”五道口

成为了如今你所熟知的模样

 

(图为装修一新的学院大厅及院景)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十年过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与中国金融改革

同呼吸、共命运的期望未曾辜负

这一路固然有机遇,却也不乏挑战

但“不怕苦,敢为先

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

已是在持续前行的步伐中凝练升华

 

闲时来五道口逛逛

大家都知道有两件必须打卡的事

一是排队品尝本地特产

——五道口枣糕

你问我另一件是什么?

只要你在那扇小铁门前站上片刻

总能看到有人抬起手机

“咔嚓”一声

将这重绽光彩的地标建筑收入镜头

这就是而今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筑巢引凤栖!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你一定无法想象

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之初

全院仅有1名全职教师!

(图为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给学生授课)

 

那时,所有人有一个共同信念:

筑巢引凤栖

2013年元旦,学校领导、学院理事

和领导共同带队

远赴大洋彼岸

组织了建院以来

首次大规模海外师资招聘

(图为学院于2013年赴美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年会引进师资)

 

一所刚刚成立的学院

也曾面临诸多质疑和观望

没有经验可供借鉴

全凭着热血和勇气

清华五道口就这样

首次在国际金融学界亮相

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而这一步,恰如春日东风的信号

自此一树一树花开

直至青山满眼春色

(图为学院首任院长吴晓灵讲授“金融改革”课程)

 

 

 截至2021年12月

学院拥有全职师资24名

18名获海外名校经济学

或金融学博士学位

8名具有海外执教经历

6名长聘系列教师

入选国家高端人才项目

一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

立足中国市场兼具国际视野的

一流教师队伍

已经建成

(图为学院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每年考研同学们总会抱怨

五道口“死亡录取率”的可怕

有一位从“千军万马”杀出重围进入复试的同学写下

“能够站在学院大厅里

让顶尖级的大师们见到我

即使复试过不了

这一次考研也值了”

(图为学院院长张晓慧做新生教育讲座)

 

而若与国内其他商学院相比

五道口的办学优势又更凸显在何处?

这里的同学一定会向你展示

毕业论文封面上的导师栏

从监管部门的权威专家

到金融机构的资深高管

是的,你没看错

学院延续着五道口导师外聘的传统

百余位业界导师在这里

讲学、授课、育人

架构起五道口金融学院

“三全育人”的中坚力量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学院授课)

 

用一生去追求真学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在大师们的引领下

清华五道口致力于培养怎样的人才

学霸?天之骄子?金融白领?

似乎这都不能勾勒出

他们最本真的气质

“不把完成作业、发表论文、拿到学历

作为学术研究目标

也不抱着建立人脉、学会赚钱的本领

或是‘学而优则仕’后

行使权力、制定政策的打算

惟愿不骛虚声,不求虚名

用一生去追求真学问”

这是清华五道口的答案

 

截至2021年7月,五道口共培养了

2592名硕士研究生

317名博士研究生

303名金融MBA

529名金融EMBA

近6000名高管教育和全球金融 GSFD的学员

 

带着对前沿问题的探究精神而来

载着观察并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思想方法而去

一届又一届的五道口学子

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图为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里,还蕴含着

五道口人独有的浪漫

十年前

学院移种下两株卅年树龄玉兰树

正与五道口同岁

韶光流逝,数番开落

它见证过这里一场场的师生际会

就像它的花语——

“真挚、纯洁的爱”与“报恩”

树木见长,树人望成

四十年的玉兰树站定迎接太阳

在光影中显得愈加挺拔

(图为小院中盛放的玉兰)

 

尊重每一朵花自由盛放的灵魂

是五道口小院给予个体的呵护与珍视

若深探树木之根系

他们又都坚定得近乎执着

“记住你

经历水木年华才有桃李争艳

记住你

踏遍风雨征程不忘心灵家园”

(图为学院第八届“吾道清春·一廿久期”学生节合唱)

 

梦想星河滚烫,勇气一往无前!

这场二次创业的冒险历程

见证了学院的逐渐成长

清华五道口以

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

两个项目作为起跑点

陆续开拓金融EMBA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MBA、高管教育

乃至全球金融 GSFD、技术转移硕士

等教学项目

 

此间的少年意气风发

而今在这里,你还能够与

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科技企业创始者

顶级投资人等

诸多“大佬”建立同窗情谊

这就是清华五道口多年耕耘的

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这些探索中

有一次次从“0”到“1”的创业冒险

有携手“藤校”康奈尔开启的全新篇章

也有积极突破金融边界、跨界科技的

“破圈”之举……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二次创业的这十年

是硕果累累、继往开来的十年

2013年11月

第一期《清华金融评论》印刷出版

2014年5月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成立

2014年起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成为金融界每年期待的盛事

2016年

首届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17年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成立

……

(图为2014年举办的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时代是出卷人

清华五道口主动回应时代之问探索出

一条金融教育的改革发展特色路径

 

面向未来十年

五道口做好了

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准备

“扎根中国大地

研究中国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

是五道口人心头的共同课题

新时代的五道口人

将在抗疫、科创、乡村振兴等一线

接续奋斗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态度

早已融入五道口人的骨血

化作星河滚烫的梦想

和敢闯敢拼的劲头

(图为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开工动员会)

 

道路前方

清华大学通州

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的

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50万平方米的建筑规划面积

必将成为五道口

汇聚各方力量

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平台!

(图为通州院区规划设计图)

 

从2012年到2022年

曾经那株幼小的树芽

已然木叶葳蕤,繁花郁烈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在下一个十年征程的新起点上

清华五道口依然笃定


骐骥千里,行而不辍

只待——

短杖微吟过桥去

东风满路紫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