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走出“破净潮” 规模有望“收复失地”

2023-06-30 08:08: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坤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逐渐走出“破净潮”阴影,净值修复,规模企稳回升。理财公司也在反思与复盘中正视市场变化,重新构建资产组合、思考业务模式。

  步入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理财冲量节奏发力,下半年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有望重回29万亿元水平。不过,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摆在理财公司面前的考题是——如何从净值化管理、资产管理策略、投资者分层等方面发力,稳住规模,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考验。

  净值回暖 理财规模企稳略回升

  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回暖,产品净值持续回涨,存续规模回升。

  据民生证券研究团队统计,截至5月31日,理财产品净值区间收益率平均为0.19%;理财产品总体破净率从18%降至3%,甚至低于2022年11月理财赎回潮之前5%左右的水平。

  净值之所以回暖,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债市走牛,从而带动理财产品净值明显回升。“较好的收益表现和存款利率调降等利好,吸引了居民资金回流,理财规模有触底反弹的动力。”南银理财人士认为。

  在净值修复的助推下,上半年理财规模企稳略回升。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为24.26万亿元,存续产品总量为3.65万款;4月存续规模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跌走势,回升至25.51万亿元;5月延续回暖步伐,截至5月29日,存续规模增长至25.77万亿元,存续产品总量增加至3.78万款。

  不过,6月封闭式理财产品迎来了一次到期小高峰,加上季末银行存款考核影响,行业担心理财市场再现“赎回潮”。根据国海固收统计,6月到期封闭式理财产品2564只,略低于3月时期的2598只。

  在产品集中到期的压力下,“赎回潮”是否会再次出现?国海固收在研报中分析称,当下理财市场并不具备去年11月时理财“赎回潮”发生的前提条件,季末到期压力相对可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理财产品净值已经得到了明显修复,从理财负债端来看,集中到期或许较难引发大规模系统性赎回;二是产品持仓切换防守,对利率变动敏感性下降。

  转变业务思路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经历去年两轮“破净潮”冲击后,理财公司正在重新构建资产组合和思考业务模式,并采用“降费让利”方式稳定规模,留住投资者。

  在产品端,理财公司显然更注重净值稳定。今年以来,各大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就是希望解决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这是因为,理论上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净值曲线相对平滑,可以提升产品整体的抗波动能力。

  在资产管理策略方面,多位银行业分析师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将在稳规模中顺势调结构,“固收+”产品将有显著增量机会。这类产品通过高股息等红利资产、定增等另类资产或策略,有望获得增量资金。分析人士还认为,在此过程中,理财产品高度依赖债市的配置现状可以得到改善,促进理财子公司由固收型向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转型。

  为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年中时间,理财公司加大“降费”力度,部分理财产品甚至打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旗号。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调降旗下理财产品费率,幅度多在10个基点至50个基点,优惠后费率最低可为0。

  “在净值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和转型后的券商资管的费率模式可能相互借鉴,最终让利于投资者。”华宝证券分析师张青说。

  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收复失地”

  随着净值回升、投资者情绪的修复和存款利率的压降,分析人士预计,超额储蓄将逐步回流至银行理财,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重回29万亿元的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202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

  “在2022年两次‘破净潮’的影响下,居民理财向存款方向转移,风险偏好降低。”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向记者分析称,自2023年4月以来,随着理财产品净值的逐步回升,叠加存款利率的下降,存款理财化现象显现,居民风险偏好开始逐步修复。

  不过,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资产表现密切相关。“虽然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修复,但一旦再次遭遇大面积破净,‘赎回潮’或仍将上演。因此,针对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银行理财公司在投资端配置需以稳为主,可配置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低的资产。”屈颖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醒,理财公司要进一步做好投资者分层服务。在加强风险评测的基础上,理财公司向不同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等级、期限的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比较敏感,理财产品应更加突出稳健性,平滑净值波动。对高净值客户,则应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包括权益类产品。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建议,投资者应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理财目标,选择与风险偏好一致的资产组合。总体来看,可根据标准普尔配置体系建立资产配置框架,即以“10% 现金等流动性资产、20%保险保障、30%权益增值、40%保本固收”的比例进行资产配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