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海自贸区 十个与世界共舞的故事

2023-09-29 08:12: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严曦梦 黄坤

 

视频:安然、黄坤 制片:薛婧

  今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十周岁了。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和实施,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与世界共舞,上海自贸区的精彩由自贸区人书写。他或她,是一线产业工人,是基层公务员,是创业者,是科学家,是银行家……自贸区的未来会更精彩。

  韦志林 提供数据交易“上海方案”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 韦志林

  2021年揭牌的上海数据交易所落子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制度体系、系统支持、交易服务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1月3日,上海数据交易所转入正式运营,数据交易额不断攀升。今年8月,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单月数据交易额超1亿元。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构建的一系列服务与功能,日益活跃的市场交易生态逐步形成,数据交易“上海模式”渐成。

  上海自贸区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的筹建、发展、运营过程中给予了极大支持。近期,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数据产品挂牌交易,为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

  面向未来,上海数据交易所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先行先试”优势,通过在数据基础制度创新方面的实践,继续提供数据交易的“上海方案”。同时,上海数据交易所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出数据产品,把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新石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新动力和“源动力”。

  谢一青 完善关键行业全产业链开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一青

  作为上海人,我非常关心上海自贸区的发展,除了研究政策,还深度跟进了上海自贸区的一些制度创新项目。

  目前,上海自贸区货物贸易的开放水平已经很高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外商投资将是下一阶段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除了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我们更应该引领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建立,展示大国责任和开放姿态。各个自贸试验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在不同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进行创新。

  从微观角度来说,我觉得自贸试验区还可以进行很多创新。例如,建议依托临港进行一些压力测试,推动资本进一步开放。从数据角度看,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考虑逐步开放一些非敏感数据。

  在产业方面,上海自贸区应更加关注产业链的制度创新,完善关键行业全产业链的开放,包括服务关键行业的生产型服务业,全力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朱虹 积极推进智关强国行动

  上海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长 朱虹

  能参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海关工作近30年,前20年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海关是执法机关,我们的工作理念就是把好关,服务好企业,守住国门。

  而上海自贸区这十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创新”。我们除了做好把关服务,还要同步推动改革创新与落地。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自贸试验区不是一个政策洼地,而是一个制度高地。

  我们一直在调研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充分考虑贸易便利化的目标导向,精准推进海关的制度设计落实落地。

  大数据监管理念会是海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将积极推进智关强国建设,以适应新型业态发展,推进特综区高质量发展。

  赖长庚 上海自贸区作为人民币中心大有可为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 赖长庚

  我们在上海自贸区展业的一大内容围绕人民币业务展开。我认为,接下来,跨境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

  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货币,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支付工具外,人民币还要成为融资工具、定价工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体来看,人民币将越来越国际化。

  顺应这个趋势,我们协助境外公司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包括发行熊猫债券、助力境外企业投资中国等。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高地,在很多方面应先行先试。比如,在一些银行机构的上海自贸区分行和总行之间,还存在不少“条条框框”,建议适度放宽放松,上海自贸区作为人民币中心会有更大发挥的空间。

  项志清 十年耕耘助力企业出海

  南京银行自贸区业务管理中心资金业务部经理 项志清

  上海自贸区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们扎根上海的十年。作为一名银行业“老兵”,我算是经历了自贸金融业务的探索,也见证了上海自贸区的腾飞,“金融服务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的初心从未改变。

  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刚开始,都是国有大行在做分账核算业务的试点,我们的准备过程的确很复杂。当时团队开启了“双城记”,一个星期至少两趟高铁,往返上海和南京两地进行沟通,对“初期可以做什么”“后期的愿景”等进行可行性调研,为取得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资质做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南京银行成为首家获得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资格的异地城商行;2017年,南京银行设立了总行部门自贸区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全行相关业务发展,目前相关资产和负债规模均突破400亿元。

  业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体系建设。十年来,我们经多方调研与反复论证,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自贸区业务管理中心深耕自贸区融资业务,打造跨境投融资前沿业务中心;搭建本外币一体化离岸资金平台,拓展离岸同业渠道,多维开辟同业间业务合作;探索全周期跨境风险体系。

  佘劲 “全产业链创新”充满想象力

华领医药药物研发生产部高级副总裁、首席制造官 佘劲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与跨国药企同场竞技的十年;也是华领医药飞速发展,实现全球首创新药自主开发并成功商业化的十年。

  在上海张江,华领医药借助上海自贸区的生态环境和制度优势,逐步成长为全球医药创新的主体,实现了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在中国的率先上市。

  我们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全产业链创新”充满期待。创新药产业缺的不只是资金,还需要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期待上海自贸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商业回报逻辑方面形成闭环,在医保准入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一旦打通这个商业闭环,将有更多的人才、资金和科研力量向生物医药领域倾斜。

  王荷瑜 “5G+”在金桥落地开花

金桥股份产业部招商总监 王荷瑜

  在我看来,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年,金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到先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前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大烟囱、工厂仓库,以及行色匆匆的工人,现在很多仓库变身研发楼,不少研发人员进进出出,我觉得他们都有点“张江男”的感觉了。

  作为上海自贸区战略承载地之一,金桥以产业兴城,紧紧围绕“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三大硬核产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带动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移动视讯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

  其中,金桥5G产业生态园于2020年3月开园,是上海首批市级特色园区。通过与金桥优势产业相结合,5G+未来车、5G+智能造、5G+大视讯三大应用场景在金桥落地开花。

  这里有华为、诺基亚贝尔,有5G权威标准制定者和检测机构——上海信通院,有“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三大硬核产业基础,有工业、商业、园区、住宅物业提供的大量落地场景。

  我们将为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引进更多投资机构、科研平台等,不断充实这个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既有产业链“查漏补缺”,对5G相关产业进行完整梳理,并落到细分领域,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斯榕 感谢负面清单制度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斯榕

  没有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就没有美安康。在上海自贸区开创负面清单之前,按照当时的外商投资管理条例,像我们这样100%外资企业,是不能在中国直接注册从事认证行业的。

  美安康由一批食品行业的研发、认证和法规人才联合创立的。2015年回国创业之际,赶上了上海自贸区公布负面清单,对于100%外资的认证机构,允许享受和内资企业同等待遇:先注册,后获得认证许可。

  2015年7月,我们在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成立了美安康公司。作为第三方食品认证和技术服务公司,美安康提供全方位的食品行业技术服务,包括从事食品研发创新、功能原料的出口申报,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的认证,助力中国食品行业迭代升级。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国食品企业在原创新功能食品原料这一板块,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希望上海自贸区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对标国际,勇于创新,并加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协同联动。明年,美安康将在海南自贸港参与运营全球唯一一家专注于热带果蔬保鲜技术的实验室——约6500平方米的“崖州湾热带保鲜技术应用实验室”。我们希望引入新西兰、荷兰等具有农产品保鲜技术优势的专家资源,帮助中国热带果蔬减少损失,并研发HPP(冷高压灭菌技术)的果汁和果泥产品。

  大福 外高桥值得信赖

全球汇西班牙馆馆长 大福

  美国芝加哥是我的故乡,中国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芝加哥与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充满活力与生机。在上海生活了12年,我非常热爱这座城市。

  我是2011年来中国的,在上海开设并经营了两家西班牙风情的酒吧和餐厅,美好的开端让我信心倍增。之后,我创立了总部在外高桥的希中公司,为中国企业和零售商提供从世界各地进口的食材和饮品,让中国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购买海外优质商品。

  我们接下来将深耕海外市场,并将西班牙市场作为最主要的渠道,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海外商品。外高桥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平台,在这里开展国际业务,让我的方向更加明确。

  何院院 希望在临港安家落户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车间员工 何院院

  我来自湖北,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新晋班主任。晋升之后,在管理这块,我的经验相当缺乏。公司依托临港的制度创新,为我们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从管理语言、质量管控等方面对我们进行培养,使我快速成长。

  我在特斯拉工作三年多了,对临港的感情非常深,在这里我感受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临港的发展需要人口导入。公司同事来自天南海北,我们经常聊的一个话题是,希望临港对于我们的落户、子女教育等,在制度上能进一步支持。我们想把老婆孩子从老家那边接过来,一家人在这里一起努力。